这件安邦定国的大事,湖南人很擅长地做了1
2022/10/8 来源:不详——“农耕文明与国家治理”纵横谈之二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从质的安全到量的安全,粮食问题与农业立国这个重大命题,始终是我们国家绕不开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兜底工程。
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会议还讨论了即将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为进一步研究和重视三农问题,观潮君委托红网智库专家组成员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抚今追昔,结合“中国之治”和湖南省情,撰写成“农耕文明与国家治理”纵横系列谈六篇,今日推出第二篇,以期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在思想上、理论上乃至行动上有所裨益。
40万年前,湖南就有人类活动。一万多年前就能种植稻禾,湖湘先民即行定居,建立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秩序。
永州道县玉蟾岩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这里出土石器、棒器、陶器、角器、骨器、种子较多,特别是稻谷化石,体现了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转化,说明湖南栽培水稻的历史上达1.8万年,也标志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是20世纪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对比邯郸磁山多年前的粟碳粉标本,一万年前的玉蟾岩标本在南方湿润气候下,竟然保存完好,稻壳稻粒纤毫毕现,堪称奇迹。
永州道县玉蟾岩,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说明湖湘先民栽培水稻的历史达1.8万年。吕高安提供
彭头山文化遗址是常德澧县平原上新石器时代的标本。这里出土的建筑、墓葬遗迹,打制石器、陶器制品,尤其是稻壳与谷粒,证明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澧县平原,同时也发掘了城头山文化遗址。如生的碳质稻粒,厚重的夯土城墙,有序的城址民宅,规整的水沟水坑,精致的木桨舟艄,陈列的木桩芦席……代表了七八千年前,长江中游城市文明、稻作文化发展的高度。
上古时代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三皇五帝有两帝,长眠在湖湘宝地。《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湘南九嶷。”因此,屈原、司马迁、蔡邕、李白、李商隐,以及诸多帝王,长路迢迢,登九嶷山,香拜舜帝,吟诗作赋。
在株洲炎陵,一个叫鹿原坡的山丘上,垒有一座硕大的陵墓,这是炎帝陵。炎帝在此亲尝百草,教民垦荒种粮。有晋代《帝皇世纪》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茶陵时属长沙郡)”佐证,有宋太祖建庙于此,有陈云、江泽民题词和多任湖南省省长祭碑于此。海内外炎黄子孙,不辞祭奠,千年香火而不绝。
其实,远古还有一位领袖人物蚩尤,勇猛善战、桀骜不驯,且重视农耕,在湘中、湘西留迹,曰苗族先祖。湘中梅山文化,即蚩尤文化。梅山水师、梅山驱邪、梅山巫傩、梅山武术、梅山歌舞等,就是农耕文明的衍生。
湖南西周属楚,周成王感念熊氏祖功,分封熊绎治楚,成为楚国始君。当是时,熊绎父子带领人们,披荆斩棘,开山辟石,垦荒造田,发展农牧,开疆扩土。一个方圆50里的南蛮之地,能壮大为诸侯大国,称雄中国,这与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密不可分。
到了明朝中后期,湖南的农业地位更加凸显,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农田的大量开垦,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高,使得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取代苏常,成为全国的粮仓。而到了清代乾隆时期,乾隆于二年()十一月癸未看了湖南巡抚关于农业收成的奏报后说:“语云:‘湖南熟、天下足。’朕惟有额手称庆耳。”这虽有点夸张,但湖南的粮食大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紫鹊界梯田。彭蝶飞摄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湖南,人们必须向山要粮食。湘中雪峰山中脉的紫鹊界梯田,开辟了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标本。它比广西龙脊梯田更大气,比云南哈尼梯田更秀美,比越南沙巴梯田更悠久,比日本京都梯田、泰国清迈梯田灌溉好得多。这里没有水库,极少山塘,不用引灌。可是秦汉至今,在几十个山头十几公里,海拔米到1米之间,梯田密布,流水淙淙。春天绿意荡漾,夏天蛙声渲染,秋收稻浪滚滚,冬日银装素裹。
这浓浓诗意,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苗瑶侗汉同胞不辞辛劳、不误农事、精耕细作、世代相传的卓越营造,也是唐宋朝廷鼓励开荒、垦辟农田,明初地方政府招徕流亡、奖励稻作的政策推波助澜使然。
年,紫鹊界梯田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地政府推广水稻良种,优化种植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口感味觉,广开销售渠道。同时发展旅游业,鼓励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如今,湘中风味的餐饮、游乐方兴未艾,农家乐与梯田不争水,腊味、糍粑之香与稻香争奇斗艳,开辟了“民风淳古,物阜蕃昌”的梅山标本。南来北往的游客,领略到梯田文化、苗瑶文化、梅山文化的魅力。
湖南地域文化,均来自农耕,并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如湘剧、祁剧、花鼓戏、常德丝弦、桑植民歌、辰河号子等等,内容形式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远近闻名的臭豆腐、小龙虾、糖油粑粑、猪血丸子、山里腊肉……还有豆子茶、万花茶、油茶;盘王节、尝新节、腊八节、元宵节、姑娘节、清明端午、春社秋社等等,哪一个湘菜湘茶,湘节湘俗,未沾满农耕文明露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字大做文章。解放后,湖南粮食总产量实现6次飞跃。
潭邵高速跨越娄底、湘潭交界之处,有一座水府庙人工湖。在波光粼粼、青山如黛、水鸟嬉戏之下,是5.6亿立方米相当9个杭州西湖的库容量,也是韶山灌区的源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0万湖湘百姓,怀揣“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豪情,仅仅10个月时间,便在湘中建成干渠总长公里,支渠斗渠、隧洞渡槽、水库山塘综合一体的“韶山灌区”。引一水灌溉四水流域7个县市2平方公里万亩农田,“韶山灌区”是一张叫得响的农耕文明名片。
这里不能不提袁隆平,以湖南为根据地,50多年如一日,夙兴夜寐、孜孜不倦进行科研,集今人古贤智慧,而成“杂交水稻之父”。年9月29日,习近平亲自颁奖,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年10月21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衡南县清竹村,以亩产.3公斤的指标全面亮相,预示潜能巨大。杂交水稻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稻的技术创新,为湖南、为中国,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战略、“三农”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以及对湖南“三个着力”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使湖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年,湖南产粮万吨,居全国中上水平。
湖湘文化孕育于农耕,也反哺农耕。创新是湖湘文化的固有基因。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的征途中,需要发挥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也将为湖湘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实践经验,丰富湖湘文化内涵,使湖湘文化这朵中华文化的奇葩更加绚丽夺目。
红网时刻特约作者:观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