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还是急功近利为何苏联会在1979

2022/12/3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导读:苏联之所以解体,罪魁祸首并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个人;导致苏联解体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责任更大;尤其勃列日涅夫,美国应该给他颁发一枚大大的勋章,他是那么喜欢勋章。

入侵阿富汗的决定正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做出的,这个决定让“虚胖的”苏联暴露出最大的软肋,也给苏联带来没法愈合的伤口;导致一个庞大的帝国迅速地瓦解。

全面地看看:当年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一、苏联入侵阿富汗其实并不是领土问题,而是政治事件

首先要说的是:什么是政治?

学生在学校读书,他最大的政治就是把学习搞好,在高考时得到高分。为了自己最大的政治,学生会刻苦努力,争取考得高分;有的不惜在考试时“作弊、抄袭”。“高分”是学生最大的政治。

农民种庄稼,总是希望有好收成。为此,他们一年四季辛勤劳作,汗滴禾下土,为的就是把春天种下的“一粒粟”变为秋天收获的“万颗子”。“好收成”是农民的最大的政治。

资本家最大的政治就是赚钱。为了赚钱,他们极力压缩成本,提高利润;为了赚钱,有能力的资本家还给政治势力捐钱,左右国家政策。“取得最大的利润”是资本家最大的政治。

······

汗滴禾下土

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说到底就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那么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一句话:国家宪法确定的国家生存、发展利益和国家在国际社会需要得到的尊重与承认。

如果国家的核心利益得不到保证,首先这个国家就要通过政治手段与相关国家交涉;交涉不成功,说明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延续下来就是战争。

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其实就是苏联觉得自己的核心利益没办法用政治手段解决,只能诉诸于武力。

所以,从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利用赫鲁晓夫改革打下的基础,改变了赫鲁晓夫设定的国家发展计划,走上了另一条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开始,阿富汗注定了要挨苏联一顿“暴打”。

“一枪打死你”

二、苏联的几个阶段,看看他们后来的领导

苏联经过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这几个阶段。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苏联,这没什么好说的。

斯大林经历了苏联政权的稳定(用大清洗的办法)、一战后的经济复苏、二战时的卫国战争、二战后在世界确立苏联的地位等,所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是水与火、铁与血,苦难且辉煌。

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不知道为什么,赫鲁晓夫要全面否定斯大林,结果动摇了苏联的国本,国内意识形态混乱。当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年,赫鲁晓夫被解除一切职务,强制退休,勃列日涅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其实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他是被谢列平等人推上去的。

勃列日涅夫

所以,他在位上,对内一直低调守成,也没有很大的作为;但在对外上,他却搞了很多大动作,包括阿富汗战争,直接把苏联弄得奄奄一息。

年,安德罗波夫上台,这个人还是很有想法的,面对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一地鸡毛,他做了很多拨乱反正的事。但天不假年,年他就去世了,接班的是重病在身的契尔年科。

契尔年科在位十三个月就去世了,苏联迎来了年轻“有为”的戈尔巴乔夫。这家伙乱搞了一阵子改革:经济大搞私有化,培养了一堆寡头;

政治大搞自由化、公开性,搞得苏共一点权力都没有,让叶利钦轻轻松松夺权成功。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之夜

三、赫鲁晓夫的莽撞和勃列日涅夫的野心

二战结束,美国和苏联拉起阵营打起冷战。到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在各方面其实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因为美国被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拖得很难受,国内的经济也有点吃不消。

赫鲁晓夫是个自大的人,也想把苏联搞好,但他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一步步搞掉贝利亚、马林科夫、朱可夫,又全面否定斯大林,说要恢复到列宁路线。

实际上,赫鲁晓夫多少是想缓和紧张的冷战局势,因为在斯大林后期,苏联还是农业集体化落后生产形式,国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军事工业很强、农业落后、轻工业没有。

这种状况下,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很低,特别是关于吃饭问题的农业,年人均粮食产量仅为公斤,比年的公斤还低。所以,赫鲁晓夫从农业入手进行改革。大规模种植玉米就是一项改革。

对玉米情有独钟的赫鲁晓夫

在工业上,赫鲁晓夫拉着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各自有重点的发展,互相之间有互补性,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极大提升了苏联在世界的国际地位。

冷战方面,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对美国占有一定优势,他能在太空竞赛中超过美国;在导弹部署上,差点在古巴成功,这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撤回了古巴的导弹,也逼着美国在欧洲撤回导弹。

年,赫鲁晓夫被罢免,在发动罢免赫鲁晓夫的小集团里,勃列日涅夫不是核心成员;以谢列平为首的核心成员把勃列日涅夫推出来,一方面是他的地位足够,另一方面也怕事情搞砸了,赫鲁晓夫反攻倒算,好有个顶雷的。

勃列日涅夫知道自己的根基不深,所以,他上台后一直比较“中庸”,渐进地安排自己的人到核心部门;掌握局势后,才动手清除谢列平等高官,稳固自己的地位。

下台?赫鲁晓夫都懵了

对于国内经济,他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赫鲁晓夫很多拍脑袋的政策。到年,苏联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国家的经济状况还是很不错的。有经济学家评价:第八个五年计划是“作为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勃列日涅夫以为他的机会来了,他要做到:让美国撤退的步伐更大、对东方大国包围得更紧、让中东对苏联倾斜得更多、让苏联的经济更稳、让俄罗斯一直以来的战略得以实现。

至于阿富汗挨打,主要就是因为位置恰好在那里,其他的,都不重要。

四、阿富汗局势的变化只是苏联出兵的诱因与借口,而不是出兵的真正原因

前面说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战争发生的原因远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阿富汗战争也是这样,所谓“阿富汗局势恶化”,只是苏联出兵的借口,绝不是他们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

互相喂食的好朋友

自从英国殖民印度以后,阿富汗就是英国与沙皇俄国严厉管控的地区:英国不想沙俄势力控制阿富汗,进而威胁印度;并且沙俄也一直有打通阿富汗,直接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想法。“到印度洋洗洗靴子”,这是彼得大帝的遗愿。

沙俄当然不会因为英国的反对就放弃这个方向,从俄罗斯向南,沙俄有两个路径是不会放弃的:进入巴尔干半岛,融入环地中海圈子;通过阿富汗和印度,影响南亚。

再加上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向东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向西可以影响、控制中东,当中东发现石油以后,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所以,英国在殖民地时期多次从印度(当时印巴还是一体的)出兵阿富汗,每次都损失巨大,造就了这里是“帝国坟场”的美名。

二战结束后,英国势力撤出印度,阿富汗也出现了权力真空,国王查希尔于年任命自己的表兄达乌德亲王出任首相;达乌德亲王年轻时在欧洲接受了教育,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苏联,有“红色亲王”之称。

红色亲王达乌德

苏联也抓住机会从年开始,大力援助阿富汗各方面的建设,都是真金白银地投入,把阿富汗的基础设施搞得比苏联国内好得不知道多少倍。

阿富汗的战略位置这么重要,美国当然也要拉拢,毕竟有英国几百年的经营,阿富汗还是有很大的亲西方习惯的。再说了,利用自己独特的地位,多获得援助也不是坏事。

所以,从年达乌德任首相,到年达乌德推翻查希尔亲王,建立“阿富汗共和国”,阿富汗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幸福,首都喀布尔繁华的像巴黎;不存在没有粮食的问题,只要说一声,苏联和美国抢着送粮食给阿富汗。

达乌德建立“阿富汗共和国”以后,开始实行亲美远苏的政策,这有点像“远交近攻”,他想通过这个办法获得更多的利益:苏联加大对阿富汗的经济支持、美国帮助阿富汗解决与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喀布尔——小巴黎

达乌德激进的国内改革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而投机取巧的外交也没有掌握好平衡,在美国人看来,“达乌德最快乐的事就是用苏联火柴点燃美国香烟”,这是美国CIA的评语。

而苏联也不满意阿富汗高兴地享受着苏联真金白银的援助,却在国内大肆排斥“亲苏”力量。

年4月28日,一批亲苏的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了政变,即所谓的“四月革命”;达乌德被处死,和苏联KGB有说不清关系的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担任总理,阿富汗的国名也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但掌权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势力都不好驾驭,苏联死命地保着塔拉基,而后起之秀的阿明和卡尔迈勒都不是安分的人。

在美西方势力或明或暗的支持下,阿明在年3月出任阿富汗总理,同时任国防部长,掌握了国家全部实权,把塔拉基架空为“精神领袖”。年9月,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打死塔拉基,自己全部掌握阿富汗政权所有权力,俨然成为阿富汗新的独裁者。

阿明

由于阿明极端地排斥苏联、明显地仰仗西方,阿富汗和苏联的关系空前对立。苏联前期大量的投入居然养了一个敌人,这让苏联怎么受得了?以后再怎么带领小兄弟和美国打冷战?

摆在苏联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加大投入,颠覆阿明政权;直接出兵,干掉阿明政权,扶植一个亲苏政权。选择前者,投入不会太大,也有把握成功,还不会引起很大的世界风波;选择后者,军费消耗是个天文数字,还会引起世界舆论的挞伐。

但是苏联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在苏联看来,打这一战对自己的战略有很大的好处,他们甚至早就憋着打了。

所以,阿富汗的局势只是诱因和借口,真正促使苏联出兵的是苏联当时的战略需求。

五、剧烈变动的世界局势,是苏联出兵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局势变化最大的年代:1、美元大贬值;2、油价大提升,苏联国力迎来生长的黄金期;3、美国在中东处处挨收拾;4、南亚政治格局进入调整以及苏联要制止某种势头。

1、美元大贬值

二战后,美国结果世界霸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把美元与黄金挂钩,所以美元又叫“美金”。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强,有国家信用担保,美元成为世界各国储备货币。

美国这个国家无耻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掠夺性和嗜血性,他们在战后利用自己美元地位,大量印刷美元,再用美元换取别国的财富,满足美国的贪欲;结果造成世界充斥大量美元,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到年,美国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美元短期外债的五分之一,吓得世界各国纷纷抛出美元换回黄金。由于黄金不够,美国还限制别的国家从美国运回黄金,他们拥有的黄金到底有多少,更是对外绝对保密的东西。

美国的贪婪基因

眼看着纸里包不住火,美国在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元和黄金脱钩啦,美国也不再向任何国家兑换黄金。美元跳水似的贬值,搞得那些手里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痛苦不堪:这相当于国家财富缩水。

2、油价大涨

谁持有的美元最多呢?当然是中东产油国了,他们为了财富保值,买了大量美元国债,谁知道几乎腰斩。于是在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带着中东产油国采取一致行动:对欧美国家禁运石油。

政策一出,世界油价飙涨,石油价格从原来的3.01美元/桶,上涨到年底得11.美元/桶,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石油危机。

年8月,美国在基辛格等人的筹划下,与沙特秘密签署《不可动摇协议》:美国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中东产油国利益,石油交易以美元进行。这就是“美元与石油挂钩”,美元重回霸权地位、中东产油国重回坐家里数钱的状态。

苏联也是个产油大国,他们借着这一波油价飙升,赚得盆满钵满,国家的GDP达到美国的60%;有钱就要冲击更好的世界地位,苏联不可避免地把眼光投向决定世界油价的中东。

石油、石油、还是石油

3、美国在中东处处挨收拾

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以及美国人贪婪的“新经济政策”,世界、尤其中东对美国简直深恶痛绝。年2月5日,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宣告成功,亲美的巴列维国王被推翻;

年2月14日,美国驻阿富汗大使达布斯在喀布尔被恐怖分子杀死,美国与阿富汗断交;3月12日,伊朗和巴基斯坦公开宣布:退出《中央巴格达公约》,这个公约就是冷战时反对苏联的公约。

没办法,美国只好宣布这个公约不存在,其实这就是美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对苏联来说,这是战略上的一个胜利。“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啊”,苏联当时的外交家葛罗米柯感叹。

美国大使馆就这么被占领

4、南亚局势的变化

在南亚,越南战争结束,美国军队撤出,越南有称霸南亚的野心。因为某种原因,越南和苏联打得火热;同时,印度一直是苏联的好基友。

而苏联与东方大国的关系,大家都懂,就不多提了。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年2月份的访华······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世界变化,让在石油上赚了大钱的苏联非常难受。

“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直接进入南方的道路,都是因为我们没法有效控制中东的油田”,这是勃列日涅夫真实的想法。而刚刚结束越战的美国,短期内绝对不会在世界上挑起冲突,他们的驻伊朗大使馆年11月被伊朗青年占领,都不敢派更多的军队去解决。

面对这样的世界局势,看着自己鼓起来的腰包和美国在中东颓废的样子,阿富汗作为苏联连接南亚的交通要道、控制中东的前线堡垒、威胁东方的核心地区,发生了针对苏联的政变,苏联人怎么会再去送钱,慢慢赢回控制权。

打战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苏联显示实力的办法,更是一个千载难逢达成“到印度洋洗洗靴子”理想的机会。

年12月8日,苏联高层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苏斯洛夫和乌斯季诺夫等人在勃列日涅夫办公室召开了一个小范围会议,讨论了出兵阿富汗问题,制定了行动计划。“阿富汗战争”的计划就这样被决定了。

命令要签得好看

六、到底还是不能“在印度洋中洗靴子”,苏联什么目的都没达到

年12月25日,西方国家还在过圣诞节呢,苏联出兵阿富汗,两天时间,阿富汗政府核心部门被控制,阿明全家都被前期潜入的KGB特种部队击毙,卡尔迈勒傀儡政权成立。

这战一打就是十年,苏联花光了原来赚到的钱,还欠下一屁股外债;更加令他们难受的是:美国和中东合伙增产石油,硬生生把石油价格压倒成本价,苏联的石油没法赚钱了。

年2月5日,当最后一个苏联军人撤出阿富汗时,苏联投入到这场战争的人数达到惊人的62万人;10年战争中,苏联有1.5万名官兵阵亡,伤病者无数。

两年后,也就是年9月6日,被战争拖得奄奄一息的苏联轰然解体。

一个庞大的帝国倒下,验证了“帝国的坟场”这个名字,对阿富汗来说,不是浪得虚名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