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赵湾唐诗宋词里的乡村故园

2023/5/2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古巷幽深,古泉清冽,古宅苍然,古槐静默……诗意的慢生活在这个古村落铺展开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不小心闯入这里,仿佛穿越到了唐诗宋词里的乡村故园。

坐落于五龙山脚下、芮河古峡口南岸的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是唐关古道之要塞。曾经的繁盛与荣耀仿佛在村路上、在巷道里流淌,那份缱绻乡愁也随之迎面而来。在赵湾村,你能翻阅出无数喜悦与忧伤。

古老的村庄山环水绕,天然形胜。整个村落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青石铺路;古槐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明清雕刻艺术在这里叠加成厚重的历史。

村子上空荫庇着5棵千年槐树,怀藏着美丽的传说,拥有着历史的深度,展示着生命的强韧。它们是佩戴在村庄胸襟上的荣耀勋章。

蟒槐,赵湾村最奇异的槐树,其身笔直如锥,其冠繁茂如羽,其根盘根错节似蛇。还有两棵千年的古槐隔着小路相对而立,形成一座“槐门”。传说双槐下有青龙、白马在守护着赵湾村庄,每当深夜,有月亮的晚上,隐隐约约就会看到青龙在槐树上空盘旋,白马在槐树下翘望,它们是村庄的守护神,佑护着村庄的安宁。

村庄西面的最高处崖畔上,屹立着两棵年的古槐,绿叶婆娑,冠盖如云。沿着深刻的纹理一路向上,青苔在树皮寄生,鸟雀在树枝筑巢。情不自禁想去伸手抚摸这斑斑驳驳,沟壑粗糙的树干,耳朵倾听它的树脉,感受它仍然强壮的心跳。

在赵湾村村民的心中,古槐凝结着村庄千年的历史,神圣而神秘,逢年过节,村民们都会给古槐披红挂彩寄托祝福。赵湾村村民把保护古树、美化家园写进宗法祠规,严格执行。村民朱可军为古槐根系垫土、围挡砖墙,让门前一棵树冠早已枯死的古槐,又长出了新的枝叶,焕发出盎然生机。像朱可军一样的村民还有许多,他们接续守护古树,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将爱树护树、尊崇自然的乡风民风世代传承。

古槐下,孩子们坐在地上玩耍,老人们悠然地品茗说笑,仿佛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此时,85岁的朱廷科老人一边吃着孩子从县城带回来的羊肉,一边刷着抖音快手,看得起劲;83岁的朱立阜老人,在家门口的空地上,闭目钳口,细调呼吸,缓缓吐纳,练起了自创的拳法;83岁的朱可栋老人坐在家门前,和棋友在棋盘前“厮杀”……村子里的许多老人一辈子只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走动,就像朴实无华的庄稼和淳朴自然的树木,一季季地成长、成熟,又一茬茬地老去,无声无息、不忧不悲,平淡而顽强。正因为这份简朴,这里的长寿老人很多,他们大多乐天听命,身体健旺。

走进村庄深处,树林中里掩映着一个檐角高挑凉亭,亭内有泉,名为“沐礼泉”。泉水出口筑成了一口方井,泉水自井口汩汩而出,甘甜清冽,站在池边都能感受到泉水的寒凉。用树叶舀几滴清泉送到嘴里,顿觉甘甜无比。

泉水流向村庄,有人端着家人的衣物,来到水边洗衣,刷子的唰唰声、洗衣棒的敲打声,妇女们清脆的谈笑声,响彻一个个明媚的日子。

沐礼泉,是崇信历史上著名知县武全文所赐的名字,源于村庄浓厚的知礼尚德之风。赵湾也被周围的乡民唤为“礼行窝窝”。

何谓“礼行”?它包含了礼仪、礼节,更包含了以儒家学说“礼”为基础的,以家训、家规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崇信民间有对某人、某家、某村“礼行重得很”的口语化评价。

在赵湾村,一些传统风俗最能够体现赵湾人的“礼行”:一般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一定会带上小孩去邻里各户拜访,道声新年好,向有年岁的长者行鞠躬礼。每逢节假日,村里还会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关爱老人,让老人有个快乐的晚年。

除了这些风俗,赵湾村家家户户门前挂着“槐树人家家训”牌,有的写着“处事要公心,办事凭良心,待人讲爱心,对己要宽心”,有的写着“心齐和家,平等乐家”,有的写着“尊师重道,谦恭礼让。”

“每个家训立意高远、思想性强,虽是劝讲却又细微具体,更注重通俗性。对于年轻人和小孩子来说,出入门庭看到‘家训’牌,认一认、读一读,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从村里走出去的崆峒区武协主席朱沛霖,说起村子里的家训家规,仍心存敬畏。

家风家训,懿德流芳;成风化人,浸润心灵。一个个家训是赵湾人安家、持家、兴家、传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更是血脉同源的精神纽带和价值坐标。这些家训,体现出了赵湾村人对“礼行”身体力行的传承。

探寻历史的足印,赵湾村矗立着解放战争历史伟业的丰碑。

年中共中央发出号召,争取国民党自卫队举行和平起义。平东工委接到指示后,认为崇信最具此条件,于是选派一大批地下共产党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来自赵湾村。他们用信念和热血,铸就了赵湾村红色孝义的忠魂。

“当年,我爷爷朱学孔从古村的小路出发,怀揣梦想,要去匡扶正义,要去为天下谋。在赵湾村,还有许多这样的仁人志士,投身到解放战争这场最艰难的战争中去。”朱沛霖说。

对于这段历史,平东工委纪念馆馆长张明皋十分熟悉。他说,当时的步骤是先做时任崇信参议员刘毓凤的工作,边区派来的杨成林先将刘毓凤的两个儿子刘继尧、刘继舜发展成地下党员,再通过他们争取刘毓凤投诚。待时机成熟后,时任平东工委书记、崇信工委书记的张可夫上门接收刘毓凤入党,由刘毓凤正面做自卫队的工作。

“后来党组织又增派杨成林、李凤举等人重点做自卫队的工作。年1月,李凤举介绍赵湾村的朱学孔入党,并叫他带人打入敌人内部……朱学孔最终将自卫队官兵23人发展成共产党员。这支队伍在和平解放崇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明皋说。

在赵湾村的山上,有两孔窑洞,是这段红色历史的见证者。“这里曾是地下党员苏有德居住过的地方。10岁时,他就曾帮助张可夫躲过国民党的搜捕。”指着两孔破旧的窑洞,回忆起当年祖辈的英勇壮举,朱沛霖感慨万千。

站在窑洞前,肃然聆听岁月的回响。居高望远,浩然正气涤荡心灵。因为有这一道“红”,村庄更具有精气神和光彩。

硝烟过后,赵湾归于宁静。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外出只有一个简陋的吊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不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陷入发展后劲不足的窘境。

16年前,应朱沛霖之约,来这里采访的平凉日报社记者赵玫和李文瑛被村庄落后的样貌所震惊。“一条河将村庄与外部世界几乎隔绝起来。河面上是一条钢丝吊桥,下脚得非常小心,不小心就会踩空。因为交通不便,村子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村庄。”赵玫以《赵湾村:一条河隔住了什么》为题,对赵湾面临的生存窘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报道。

这篇报道在《平凉日报》发表后引发了有关部门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