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农袁隆平用什么书写了世界传奇

2024/1/26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znlvye.com/m/

年5月24日的长沙,依旧阴霾笼罩,细雨迷蒙,正如哀伤充斥在人们心头一般,挥之不去。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1岁。

24日上午10点,袁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数万民众自发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他们泪洒当场,寄托哀思的花束汇聚成一片“海洋”。因为“先生在的时候脚下禾苗丰茂,先生走后,有他脚印的地方都应该铺满鲜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泪洒稻菽千重浪,吾辈当常忆袁公!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动,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毋庸置疑,袁隆平院士就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如果说我们学习名家经典,得到的是“言传”,那么我们阅读名人传记,领悟到的则是“身教”。通过研习袁隆平院士的生平,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是由辽宁省作家李洪文所编撰的传记,它讲述了袁隆平朴实而又光辉的一生: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校教师,不畏权威与压力,坚持进行杂交水稻实验,最后成功向全世界交出一份“杂交水稻”的满意答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袁隆平院士生平的成果与荣誉,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除此以外,他还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不胜枚举。

袁隆平院士不仅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造福于全人类。正如人民网所评: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本传记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袁隆平院士的赤子之心。何谓赤子之心?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简单纯粹。在袁老的身上,简单纯粹的赤子心又具化为:坚持梦想、百折不挠、淡泊名利、勇攀科学高峰。

袁老毕生的梦想简单而宏大,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此,他将一生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他终生追求的这条“稻”路,犹如唐三藏的西行取经路,经历了种种磨难,有无故诋毁,有冷眼嘲笑,有经济困窘,有名利诱惑……

可是袁老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心怀“禾下乘凉梦”,砥砺前行,最终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不愧为“当代神农”。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梦想一旦扎根,就如种子破土而出

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他放弃了其他选择,毅然决定服从学校的统一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坚信不管自己被分到哪里,一定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这样,袁隆平来到了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开始了长达18年的教书生涯。

童年的苦难经历和当时人民的粮食困境,给了袁隆平很大的触动,他立志要培育出一种真正高产的水稻种子,来实现他多次提及的“禾下乘凉”美梦。

这个梦想在袁隆平心中扎根以后,就如种子破土而出。他敢于质疑权威,以实践为导向,一步一个小目标,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

从最开始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到最后成功攻克“水稻杂交育种三系配套”难关,袁隆平就做了将近10年的实验,才取得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初次胜利。

“在象棋的棋盘上,有一种名叫卒子的棋子,它从来也没小看过自己“微薄”的价值,更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微小”能力,它为一去不回头而生,卒子不能回头,也不可能回头,因为它无杂念,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前进。袁隆平也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育种。育种作为他此生行动的指南,已经深深融进了袁隆平的血液和行动之中。”

袁隆平院士正体现了这种“卒子”精神:用一个小人物式的简单而又执着的行为,朝着目标前进。

科学的道路上容不下半点虚伪。为了取得最真实的数据,几十年来,袁隆平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整日守在稻田边,将春耕、播种、除草和施肥等事项的要点都一一记录在册。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不在实验田,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02遇礁成浪,困苦逆境中成长

袁隆平院士的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通天大道宽又阔”。从颠沛流离的童年开始,坎坷与磨难始终如影随行。但伟大的人往往善于将困难踩在脚下,使之成为成功的奠基石。

幼年的袁隆平,曾有过跌落长江的经历,他不但没有因此怕水,反而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游泳本领。英勇的少年见历过大江大河的风浪,才敢于在人生的大海中奋勇搏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培育不育株的过程中,袁隆平院士经历了无数的质疑与嘲讽,被批判,被诋毁,连他心爱的禾苗都惨遭毒手,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但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在梦想的“稻”路上,百折不回。自助者天助,水井旁幸存的5株不育株稻苗让陷入绝境的杂交水稻实验又重获生机。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培育稻种,袁隆平院士像候鸟一样往来于祖国各地,完成“南繁北育”的工程。

在这期间,无论是南红农场的艰苦生活条件,还是元江大地震的命悬一线之间,都是对育种者的巨大考验。袁隆平院士明白:面对困难,恐惧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有勇敢去面对,独辟蹊径,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03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本传记用“真水无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当代神农袁隆平。袁隆平院士不喜奢靡,从不过分追求物质,他常穿十几块钱的衬衫,出席重要会议的领带还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作为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不管是成功前还是成名后,他都始终保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袁隆平院士总说自己是个普通人,他这一辈子只是做好了“杂交水稻”这样一件事而已。殊不知,一个普通人,能踏踏实实地将一件事做好,并且一做就是一辈子,一做就做到国际顶尖水平,这是多么的不容易。真水无香,挚爱无言,越是去掉杂质的东西,越能打动人心。

袁隆平院士在穿着打扮上十分随意,在科学实验上却锱铢必较。实验过程中,项目经费捉襟见肘,袁老多次将自己微薄的积蓄倾囊献出,以解团队困境。

名利淡如水,科学事业重如山,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信条。对于袁老来说,荣誉和官职只是虚名,金钱诱惑也只是浮利,只有那些金灿灿的稻子,才是实实在在的奖赏。

0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莎士比亚曾说过,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荣名永垂不朽。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成之后,“杂交水稻之父”的名号响彻海内外。袁隆平院士并沾沾自喜,转头就开始研究起两系法杂交水稻。

年,一颗小行星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年,袁隆平院士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这些荣誉都没有让他停下继续探索的步伐。

对于袁老来说,所有的成绩都是过去式,他永远在思考下一个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是什么。有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袁隆平先生对于人生和科学的追求,永无止境。

一粒种子就可以改变世界

一颗好的种子,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称其为好种子:首先对种植条件要求低,其次便是产量大,最后抵风霜、病虫等的抗逆性要好。如果将好种子的概念引申一下,想要培育成这样的好种子,育种的人,必须要有这三种超人的特质。

袁隆平的身上,很显然就具有这三种特质。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很低,可是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却很有套方法。如果一个人用身上的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就算是成功,那么袁隆平却是用身上的百点热,耀出了万分光。这种光就是照亮育种业,跨越五洲,泽及人类的粮食之光。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华静女士当年曾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兽观其蹄爪,人看其幼小。隆平自幼聪明伶俐,心地善良,而且勤学好问,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幼年的袁隆平,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小小年纪就不得不面对战乱和逃难。幸运的是,父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了坚强、乐观、善良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袁隆平院士始终保持一种超乎常人的洒脱心态,面对逆境时泰然自若,不惧不乱;身处顺境时坦然从容,不骄不衿。这种心态我愿将它称之为“赤子之心”。

内心赤忱,固然是袁老的天性,但也得益于年少时期母亲对他的悉心教导。同时,还归功于袁老的夫人邓哲女士,这位贤内助几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和陪伴着袁隆平先生,尽力为他扫除身后的“障碍”,在他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风雨相随,书写了一段伉俪偕行的佳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