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对孩子哭穷因为心穷了,孩子可能就
2024/9/23 来源:不详上周,我跟同事小莫相约逛街血拼,撞见了一条很漂亮的羊毛裙,小莫兴奋地试穿,上身效果非常理想。
我怂恿小莫:赶紧买下来吧,还有几天就是你生日了,到时候穿起来艳压群芳。
没想到原本一脸光彩的小莫,听到我这话后顿时面色黯淡下来,她开始不停挑缺点:这条裙子我不太满意,颜色有点老气,穿起来我像是老了十岁。
尽管小莫嘴里嫌弃,但我还是留意到小莫眼角余光中,流露出对这条裙子的不舍。最终,小莫很坚定地脱下了裙子,递给了一旁满怀希望的售货员手里。
出了这家店门,小莫有些唏嘘地告诉我:其实那条裙子挺好的,我很喜欢,就是太贵了,我舍不得买!
每一个“心穷”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哭穷”的童年!
过后,小莫向我诉说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出生于90年代末期的小莫,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在她印象中是超级节俭。
那时候洋快餐开始流行,周围的同学都吃过了,小莫也央求爸爸带她去吃一次。爸爸推脱过几次,最终还是答应了。
小莫吃得很开心,坐在对面的爸爸面色却有几分说不出的难看,事后爸爸忍不住对小莫说:这顿洋快餐又贵又没营养,十几块钱够我们全家吃一顿了。
这话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的话,但顿时摆在小莫面前的汉堡、薯条变得不香了。后面,她几乎是如同嚼蜡吃完了面前的食物,具体是什么滋味,小莫说她都快忘了,她只记得吃得很快,怕爸爸等太久了,想吃完了早点回家,又不敢浪费,怕爸爸花钱了会生气。
这事之后,小莫很少再给爸妈提要求了,她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总觉得自己太贪吃了,偷偷享福了,留下爸妈受苦了。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小莫没跟家人商量,放弃了她很喜欢且很有天赋的绘画专业,理由是学费高,家庭负担不起,不能给父母那么大压力了。
小莫说,熬过大学四年,工作了,自己能赚钱了,但是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存钱,每个月不管多少,总要存一点才有安全感。遇到喜欢的东西,总是自己要拧巴很久,大部分还是放弃购买了,她认为自己不配有这些好东西,总感觉钱留在手里才有安全感。
有关于金钱教育,哭穷是最大的悲哀!
其实生活中,小莫的例子不过是冰山一角,我见过太多对孩子哭穷的父母,他们的家底并没有到哭穷的地步,但父母总是藏有自己的“小心思”,怕孩子学得铺张浪费,怕孩子跟别人攀比,所以拼命隐瞒自己家庭真实状况,对孩子动不动就哭穷。孩子提出要买什么东西,一律是拒绝,理由千篇一律都是太贵了、咱家没钱等。
理性来分析,没钱并不是家庭的原罪,但哭穷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试想一下,不断、反复被父母灌输没钱的孩子,他们的心能够富裕起来吗?很多被父母哭穷教育长大的孩子,他们内心里是真的穷怕了,所以对金钱产生了执念。
或许你会反驳我,咱家是真没钱,比起那些高收入群体,我们家就是没钱,告诉孩子真相,难道错了吗?在社会经济时代,贫富差距悬殊巨大,有钱的家庭存在,没钱的家庭同样存在,但没钱也不等于要哭穷。
★对孩子如实相告并不可耻
著名艺人黄磊在综艺节目中,谈及了自己的育儿观,我认为是比较贴近现实的清醒,他在有关于穷养和富养的话题中,很淡定地说道——
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别铺张浪费。我们家没有富养也没有穷养,该吃饭就让她吃饱,该上学就上学,也没有刻意过于严厉,也不会去纵容,用爱去养吧。
抛开黄磊艺人和高收入的身份,其实这话真的特别接地气,诚实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可以满足他,超越能力范围内的,我们也不妨坦白告诉他,条件有限暂时是给不了,如果你喜欢我们可以一起努力,然后想办法去拥有它。
让孩子明白家庭经济状况的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没钱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贫穷也不代表一辈子都没有改变的机会,用我们的双手是有致富的可能,财富是把我在自己手中。
★别用道德感去“绑架”孩子
我同事小莫就说过,她父母经常在童年的时候念叨,若不是为了你,我们不至于生活成这样,所以在她潜意识里,她对父母存有愧疚心态,认为是自己的出生拖累了父母。
但换个理性的角度来思考,孩子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他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吗?在孩子尚未成年的阶段,父母对子女是具有抚养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别把父母为孩子牺牲吃得苦,全都标榜到自己的“勋章墙”,命运大部分都是公平的,家里没钱并不是孩子出生拖累了家庭,而是你自己不努力结果导致的。
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金钱并不是衡量的标准。
优秀的父母一定是情绪稳定、语言温柔,对孩子给予十二分的尊重,哪怕是面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不会开口就是拒绝,他们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内心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对于孩子某些要求,哪怕物质方面无法完成,父母也会竭尽全力用爱去寻找“平替版”,让孩子的童年不因为“缺失”而留下遗憾。
用爱鼓励孩子干自己喜欢的事,这一点比起成为一个有钱人,不是让人更快乐,更富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