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赠英雄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花落谁

2022/9/26 来源:不详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北斗导航系统

长征五号“火箭”

C国产大飞机

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

AG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

你知道吗

这些大国重器背后的英雄

都有一个共同的响亮称号

“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者

00:29

年11月18日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将在北京举办

今年奖项又将花落谁家?

航空航天月桂奖自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迄今共有90人次、25个团队获奖。

获奖者有院士专家、学科带头人、飞行英雄、企业家、一线劳模等,来自国内外航空航天企业、航空公司、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高校等。

为我国航空事业拼搏一生的两院院士顾诵芬、开创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多次战胜重大空中险情的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等都是该奖项获得者。

月桂一词,在中外传统文化中有杰出、取胜或褒奖勇士之义。中文中的“蟾宫折桂”、英国延续四百年的“桂冠诗人”称号,皆是如此。

自年第十三届月桂奖以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继续大踏步向前迈进

无论是直20先进中型通用直升机

还是完成海上首飞的AG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无论是托举“天问一号”飞向火星的“长五”火箭

还是成功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系统

无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大兴机场的建成

还是运送医护人员飞赴武汉的“空中逆行者”

无论是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批量交付

还是国产大飞机C的六机四地试飞

航空航天人创造了多项激动人心的成就!

一起来回顾

往届月桂奖获奖人物代表

第一届月桂奖

.09

吴希明获奖时职务: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据说吴希明有个外号——“拼命三郎”,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多年来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他心中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我们这一代航空人,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直升机!”

17平米的旧房子一家三口住了十几年;几十块钱的工资拿了十几年;为了型号的顺利研制,七年前几乎是强制性入学的研究生,到现在都没有时间去读,以至于所里报上去的先进评比常被那个“大学学历”所限制——他都不以为然。

在他20余年从事直升机设计研制的生涯中,以主要研制人员的身份参与了几乎所有国内自行研制的直升机型号的研制工作。

他曾4次在型号研制中立功,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先后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标兵”、“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称号。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直升机研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人本事天大也干不出来!”如今,“希明精神”成了他所在单位的宝贵财富,人们评论他时说,作为总师,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作为领导,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他用四十一岁的青春,挑起中国直升机设计研制工作的大梁。

第一届月桂奖

.09

马湘生获奖时职务:总参陆航部部长,陆航特级飞行员,少将

在祖国50年开国庆典上,作为带队长机飞越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检阅的那一刻,是他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他勇于挑战自我,征服“对手”,总是走在时代瞩目的最前沿,被称为“中国陆航第一飞”。

其长达36年的传奇飞行人生让外国飞行专家叹为观止:他是驾驶中外直升机型号最多的飞行员——飞过40多种机型,安全飞行多小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多次;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飞行员曾称他是一位难得的高素质的优秀直升机飞行员。

他的生命被浓缩在诸多“第一”上:他是第一批直升机特级飞行员;第一个驾驶武装直升机的陆航飞行员;第一批赴外军系统进行战术飞行培训的陆航飞行员……

他曾经无数次在抢险救灾、新机型试飞等危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以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一次次化险为夷。

第二届月桂奖

.10

张恩和获奖时职务:“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

他是一位不负众望的发动机研制专家。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是同事的楷模;他坚持以数据说话,善用系统工程思维,是科研人员的“主心骨”。

在他的带领下,“太行”研制团队含辛茹苦十八年,突破了几十项重大技术关键,解决了出上百个技术问题。

他主持研发的“太行”发动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使我国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届月桂奖

.10

刘高倬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

他是中国企业家队伍里不可多得的帅才,他改变了这个行业。

从部长到企业家,他成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展示了高超的管理和经营才能;从政府到企业,他带领中国一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奠定了下一步腾飞的基础。七年来,中国一航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了在军机、发动机、空空导弹上的三大跨越,完成了机载设备和系统的升级换代。

他始终追求着跻身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梦想。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一航年实现总收入亿元,是集团成立之初的3.3倍,在世界航空航天强中的排名上升至第20位,7年时间前移了34位。

他创新,他激情,他坚信团队是企业的脊梁,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团队建设上,他说,“握紧拳头是凝聚力,伸出拳头是竞争力,张开五指是执行力。”

他睿智,他前瞻,他打造“6S”的一流环境管理,推行以精益六西格玛为主线的流程再造,形成“型号攻坚”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他胜利跑完了中国一航的第一棒,用航空报国之志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创新激情。

第二届月桂奖

.10

宋文骢获奖时职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原总设计师,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

宋文骢院士在早年的工作中担任过解放军侦察员、飞机机械师等工作。他首次接触飞机设计是在年,当时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习,期间参加了“东风”研制工作并任总体组组长。年毕业后,他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国防部六院一所(即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是我国飞机战术和气动布局专业创建人之一。

年宋文骢随新型飞机研制团队转战成都,随后与歼10结下不解之缘。有关歼10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已毋须多说,而宋文骢对于歼10的意义,其重要性也毫不逊色。

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总设计师。当时国内现代化意义上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很多领域还是空白,要完成歼10这样先进战斗机的研发,需要科研人员付出加倍的努力。而作为歼10的总设计师,宋文骢背负的压力比谁都大,对研发过程之艰辛,也体会得比谁都深刻。因此,在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的那一天,宋文骢含泪宣布:“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另据相关人士回忆,宋文骢有一次在亲自修改有关他的传记草稿时,书的封面标题起初写着“宋文骢院士”,后来他将这个标题改成了“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然后他说“院士要做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总设计师要做什么。”

凭借对歼10的热爱与贡献,宋文骢于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努力向前、愤发图强。

第三届月桂奖

.09

樊会涛获奖时职务:空空导弹专家,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他是一名年青的导弹设计师,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十五”空军重大背景预研项目“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研究”课题组长。

8年前,他临危担使命,带着痛失恩师的悲痛,怀着“铸霹雳神箭,扬中华国威”的决心,毅然承担起了研制高新工程的千钧重担。

他作风严谨,严守质量,注重数据。

他善于听取多方意见,包容不同思想,营造互相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

他极具人格魅力,总是冲锋在最危急的前线,揽下最重的责任,走在远离荣誉的幕后。

第三届月桂奖

.09

“北航一号”团队

他们是“80后”的一代,无畏地站在科技的前沿。

他们是行业未来的希望,激情,梦想,求知,创造了奇迹。

他们是一群成绩优异的青年,获得“保研”资格的优秀本科生;他们是一群激情燃烧的青年,主动请缨,申请加入探空火箭项目,在艰苦的条件下独立设计研制探空火箭;他们是一群志存高远的青年,永不满足于搜寻理论知识,立志于理论和工程的结合,追逐科学研究的突破。

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研制的探空火箭火箭射入了苍穹,用自己的梦想和行动编织了奇迹。

第四届月桂奖

.11

杨利伟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少将获奖时职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

年10月15日晨9时,是他创造历史的一刻。

神五冲天,英雄出征,中国飞天第一人实现千年飞天的梦想。这一刻,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刻在全球史册中,也刻在浩瀚的宇宙中。

他的淡然自若,让所有加诸于身的荣誉光环在他的面前黯然失色;他的完美航行,点燃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骄傲和自豪;他的精神力量,激荡着亿万人澎湃的心跳。

他是中国航天精神最真实的化身。

第五届月桂奖

.09

赵鹏获奖时职务:ARJ21首席试飞员,试飞院试飞员学院副院长,特级试飞员

不论是学历和理论知识,还是驾驶技术和业务水平,甚至是外语水平,他都让人无可挑剔。

他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学历的试飞员。

他是我国第一个阔出国门审定国外大型运输机的中国试飞员。

他对国外飞机设计师提出的“强制改进”和“强烈建议”让人刮目相看。

他是我国仅有的两名民航局方试飞员之一。

他在“小鹰”的试飞中,填补了我国民机试飞领域三项技术空白。

他是我国首位被国际权威试飞协会认定的国际试飞员。

他是新支线ARJ21的首席试飞员。

一横长城长,一挥万重山。他构筑的试飞世界有着崇山般的幽远和深厚,有着长城般的坚固和璀璨,见证着我国航空工业不断前行的步伐。

第六届月桂奖

.11

黄江川获奖时职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二号”总设计师

他是北大荒拓荒者的后代,满怀壮志,从教书育人步入航天殿堂。

他以“忠于自己的职业”为座右铭,继承了中国空间技术的衣钵,将数代专家的精华融会发扬。

他临危受命,抢救中巴资源卫星,使之安全运行超寿命一倍。

他是“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和指挥,是型号“两总”系统少有的“一肩挑”。

他是“嫦娥二号”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缜密攻坚,实现多项技术的全面突破,使“嫦娥”顺利飞天,行探月之旅,圆国人千年之梦。

第七届月桂奖

.09

李刚获奖时职务:中国空军装备部某试飞团副参谋长,空军大校,一级飞行员,歼-20首飞试飞员

他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能熟练驾驶中国现役和在研的所有歼击机、歼击轰炸机。

他勇于挑战,是我国新一代失速尾旋教员之一,完成了“山鹰”飞机尾旋科目试飞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胸怀祖国,以“挤”和“钻”的精神长期超负荷探索试飞理论,曾在国外获得“大迎角”和“飞行品质”资格证书。

他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理论和经验在他的脑中水乳交融,后辈试飞员在他的引领下如小鹰学翼,进步神速。

他忠于使命,献身航空,积极向研发单位提出战机改进建议,促进机型设计以人为本、科学高效。

第七届月桂奖

.09

马浩翔获奖时职务: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地区总裁

他来自万里之外的美国,服役霍尼韦尔31年,却拥有一个取意“浩然翱翔”的地道中国名字。

他坚信中国航空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焦点,一上任便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上海,扎根中国,取得市场先机。

他提倡“全面合作”战略,积极推进航空安全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全面助力中国空管现代化。

他推动霍尼韦尔深度参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全价值链,从生产转包、合作研发到知识分享、人才培养,致力于推动中国合作伙伴的全球竞争力。

在他的带领下,这家全球顶尖的航空电子设备综合制造商成为唯一一个在中国拥有飞机全平台合作模式的外企,横跨从通航飞机到大型客机的所有维度。

第八届月桂奖

.11

孙聪获奖时职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歼15航载机总设计师

孙聪,现年59岁。现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中国航空工业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孙聪先后参与了多个飞机的研制任务,是歼11系列、歼15等重点型号总设计师,担任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和多项重大预研项目负责人,歼11系列飞机首席专家,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在他设计的多型战机中,歼15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在谈到歼15时,孙聪表示他们在研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且建立了新的组织模式、探索了新的管理模式、使用了新的研发流程和研发手段。在这一系列创新实践的引导下,歼15舰载机项目大大提升了研制效率。

早在年9月“辽宁”舰入列时,外媒预计的中国舰载机在舰上实现起降至少需要一年半;然而仅两个多月后的11月,歼15就进行上舰试验了。孙聪说歼15上舰试验的那天心情十分紧张,“几乎大气都不敢出,紧紧攥着的手心里全是汗”。而在飞机最终着舰成功后,包括孙聪在内的每一位亲眼见证历史的人都热泪盈眶。

年,孙聪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认为技术进步成就了歼15,也成就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众多先进型号。

“技术进步,航空报国。”孙聪总结歼15成功的关键因素时说,“要把技术进步放在前面,而航空报国的精神要基于技术进步,如果没有具体的手段和方法,航空报国也不可能实现。”

第九届月桂奖

.09

林益明获奖时职务: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部长

16星密集发射,是他带领团队所创造的航天史“中国速度”,只为祖国打造亚太区域导航先锋。

三个国家重大专项在研,十余颗卫星发射入轨,嫦娥三号“落月”……他勇挑重担,为中华民族奏响宇宙天籁。

他是登天之歌的谱曲人: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公用平台开发规范、资源统筹集约管理……他全局在握,旨在全面提升航天器设计规范性与可靠性,夯实航天工业管理基础。

他甘为桃李,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搭建职业化发展平台,为北斗星网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他荣誉累累,曾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并获得“航天十佳科技青年”等荣誉称号。

科研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一步一个印记,他脚步踏实,方向是天边云海。

第九届月桂奖

.09

刘伟宁获奖时职务:奥凯航空公司总裁

“报春第一枝”,在人们对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企业“奥凯”的赞誉背后,是他作为中国民航运输界民营开拓者所付出的委屈与血汗。

非议纷纷、争议连连之时,他以独特眼光和坚定意志,选择国产新舟60:“让祖国上空飞翔着我们自己的飞机,这是我的梦想”,自此开启国产飞机投入国内运营的“破冰之旅”。

9年坚持不懈,他因地制宜,创新打造环渤海快线,黑龙江模式,阿拉善通勤计划,更多同胞出行因此而便捷,航空市场潜在容量被激发,只为实现“小飞机飞出大市场”的承诺。

他用实际行动支撑、鞭策着中国航空产业的全方位发展:从一架新舟60开始,到现在平安翱翔在30多条航线上的八架新舟60,再到计划中的50架新舟系列飞机——他以对祖国航空、同胞产品的大爱,在民营航空支撑起一片独特的天空,恰如伯乐遇良马,伯牙逢子期,胸怀星海,前程无限。

第十届月桂奖

.11

康鹏获奖时职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防御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型号总设计师

二十多年间,他历经无数次外场试验,艰苦风沙之中为我国锤炼未来空防战场上的无敌杀手锏。

他组织完成了FD-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军贸型号研制,在众枭雄中突破垄断,为中国军工在世界闯出新天地。

他十几年专心深入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注重掌握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提出创新技术途径,一步一个脚印,打造我国空防铠甲。

他将自己称为千万个普通科研工作者之一,他以热情和勤奋,踏出了一条独立研发、自主创新之路。

第十一届月桂奖

.10

程堂明获奖时职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从“长征二号”F的分离和逃逸系统到“长征五号”的预研与总体设计,再到“长征七号”的设计立项,这条现在看来清晰卓著、当初却无法预判成败的科研之路,他只用了短短20年。

提起这条科研之路,他仍记得自己曾参与负责研制的项目;对于当时的项目节点和技术特点,他依然了如指掌。而对采用了全新的液氧煤油动力系统和全数字化设计等96项全新技术的“长征七号”火箭,他更是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然于心,充满自豪。

然而面对外界的赞誉,他虚怀若谷,更愿意谈及团队伙伴们的力量与贡献,谈及年轻人的成长与贡献,而他不过是“遇到了好的机会和信任我的领导们”。

20年前那位曾在北京知春路旁的课堂里、梦想里谋划未来的少年,如今已经目及更遥远的地方。在那广袤无垠的宇宙中,闪烁着五星红旗的光辉。

第十二届月桂奖

.12

王刚获奖时职务:航空工业沈飞精密机加专家,航空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班班长

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40多项殊荣的主人,是一张年轻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脸庞。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成为“能挑大梁的好工人”。日夜轮转、车床轰鸣,他灵活的将一块又一块金属原材料加工成为极高精度和质量的航空结构件,同时也将自己头脑和双手当作一块最珍贵也最富有潜力的材料,在一次次的工作创新中不断磨砺自己。

十八年来,他以迎难而上、切磋琢磨的钻研精神和灵活有效、经验丰富的技术思路,破解了一系列数控加工生产技术难题,创造了全国行业最高的加工精度以及18年无加工废品的记录,累计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余项,包括2项国家专利,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刚班”和“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为航空制造技术贡献更多的先进加工方法、更强有力的人才储备支撑。王刚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这正是拥有天空般胸怀的大国工匠。

第十二届月桂奖

.12

杨伟

获奖时职务:歼-20、歼-10系列、枭龙单双座飞机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杨伟,现年57岁,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年,22岁的杨伟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毕业,很快承担起主持研发新一代战斗机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重任,并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任务。至此,杨伟被冠以中国新型战斗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组织者和开拓者的称号。

30多年来,杨伟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战斗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他是我国“枭龙”和歼20等多型战斗机的总设计师。

年,杨伟被任命为“枭龙”总设计师,“枭龙”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历时23个月。年3月,在巴基斯坦国庆日期间,杨伟在伊斯兰堡总统府接受了巴基斯坦总统授予的“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奖章。

而让杨伟真正名闻天下的,是他成为了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抓住歼20飞机需要突出特点的要求,扬长避短、综合优化,圆满完成了研发任务。同时歼20的诞生也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借助于歼20项目,杨伟带领团队实现了飞机研发的四大既定目标:一是打造跨代新机,二是引领技术发展,三是创新研发体系,四是建设卓越团队。

对于歼20的意义,杨伟曾说过“歼20只是走向中国制造途中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科技的发展推动着航空产品的更新迭代,而自主创新,就是科技发展之‘根’,掌握了科技创新的话语权,谁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鉴于在我国军用飞机研发方面的巨大贡献,杨伟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及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3项;并于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我国又一名院士飞机设计师。

第十二届月桂奖

.12

吴光辉获奖时职务: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吴光辉的飞机设计生涯始于年,当时他在航空工业部六O三研究所总体室当设计员,并逐渐挑起飞机设计的大梁。年,时任航空工业一飞院副院长的吴光辉临危受命,成为ARJ21飞机总设计师,在该机研发的关键阶段挑起了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节点,而且在飞机设计中体现出了多处创新。

年,吴光辉开始担任C大型客机总设计师。C研发过程中,每一项技术细节都需要赤手空拳地摸索,前进的每一小步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吴光辉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总是告诫自己:“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一定要稳扎稳打。”但他并不打算降低飞机的设计标准,认为C一定要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因为不比其他机型先进,就没有优势和市场。终于,C实现了年5月5日成功首飞,目前已有六架飞机在全面进行试飞。

年是吴光辉与飞机打交道的第38个年头,这期间他完整地亲历了中国大飞机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看到一架架C飞上蓝天,吴光辉虽然感到兴奋和自豪,但他也明白,中国的大飞机要等到最后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十三届月桂奖

.11

刘传健

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获奖时职务:四川航空3U航班机长

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3U航班飞行在米的成都上空,突然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破裂。此时,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驾驶舱门自动打开,座舱失压,驾驶舱温度达到零下40度;而且自动驾驶设备出现故障,飞机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

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刘传健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迹,凭手动和目视操控飞机艰难下降,飞机最终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面对极限考验,刘传健以无一失误的手动操作,与机组有序配合,确保了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的备降。

年6月8日,刘传健被中国民航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9月4日,刘传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30日,刘传健及其机组人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第十三届月桂奖

.11

顾诵芬

获奖时职务: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航空工业飞机设计大师

年起,顾诵芬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喷气式飞机设计队伍,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的气动设计工作。

年,他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跟随试飞员三上云霄,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

年,他又任歼8II飞机的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

年以后,顾诵芬担任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在ARJ21、C、歼10、运20、教9等多个型号研制中担任技术顾问、专家组负责人或成员,为解决设计与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汶川地震后的年4月8日,顾诵芬与其他27位院士联名向中央领导上书,提出了“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

顾诵芬获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十三届月桂奖

.11

孙家栋

获奖时职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航天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专家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他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1/3。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

孙家栋于年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年,孙家栋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年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业从起步到跻身世界航天强国的全部历史进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后

是无数开拓者、创新者和勇敢者的付出

年11月18日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