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与覆盖全球
2023/1/25 来源:不详昨天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袁隆平科研团队在青岛、内蒙古研发的海水稻也陆续迎来了丰收。袁隆平立下一个小目标,“作为90后,我有一个小目标,耐盐碱水稻计划十年内发展一亿亩,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禾下乘凉的梦真是太美了。袁老说:“哈哈哈,这个梦我做过两次呢。”
“90后”袁隆平带来好消息了!
年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喜讯从千里之外的北京“飞回”湖南,三湘大地一片欢呼雀跃,无不为袁隆平院士感到骄傲和自豪。
出发前,袁隆平快乐得像个孩子——
“我要扎上领带,去见习主席”
袁隆平穿上正装,全家称赞。在去往北京领奖前,“90后”袁老在家穿上正装,快乐的样子就像个孩子。
一些常年与袁隆平院士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接触的人、一些熟悉袁隆平院士故事的人都发自心底地为袁老点赞、祝福。“当然是高兴,激动啊!”黄崎博士是袁隆平院士的助理,朝夕相伴多年也见证了袁隆平院士的多个高光时刻,但这次获得的荣誉让他仍然有些激动。28号一大早黄崎就去袁隆平院士的家中,将其护送至高铁站。
在北京,袁隆平院士获颁勋章——
和总书记说“悄悄话”
在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不少观看直播的朋友发现总书记和袁隆平在台上说起了“悄悄话”。两人到底说了什么?
袁隆平亲自给大家“揭秘”!他与习总书记说的“悄悄话”。
袁隆平:“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公斤亩产冲刺!’我是很激动的,但是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奋斗!”
几年前,记者采访袁隆平,他曾经放下豪言壮语:我已经快86岁了,身体还很好,再干4年没问题,希望到90岁时,超级稻每公顷产量能够达到17吨。“人呐,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如今,他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自称“90后”的袁隆平笑着说,他脑子还很清楚,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争取在百岁之前,把每公顷产量20吨这个“小目标”完成了。
一提起稻子,袁隆平就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各类数据也是信手拈来。他还有另一个目标——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谈最爱的超级稻。“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袁隆平说,他们计划发展耐盐碱的水稻一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公斤计算,也可以多产亿公斤的粮食。
就在前不久,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盐碱水稻现场测产验收评议会的评议结果显示,当地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稻谷达.8公斤。
载誉归来,袁隆平院士感慨——
“这枚勋章,好重好重”
9月29日晚9时50分许,袁隆平载誉而归。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获授“共和国勋章”载誉归来的袁隆平一走出航站楼,便引发人们的热烈欢呼。
“爷爷,你今天真帅!”掌声中,等候已久的3个孙女齐刷刷送上鲜花,惹得袁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杂交水稻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国家和湖南重视支持的结果。”人群簇拥下,袁老谈起获奖十分谦虚,“向亩产公斤冲刺,我大概有90%的把握。我们还要向每公顷20吨冲刺,达到理论上的最高产量。这个奖,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我得了很多奖,但最高荣誉是这枚‘共和国勋章’。这枚勋章,好重好重。”
当记者问道袁老未来在工作上有什么想法时,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
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这个梦想已经接近实现。“有生之年,我应该能看到亩产1公斤。”袁隆平说起领衔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犹如谈到儿孙,欣慰中带有自豪。
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
全世界约有1.6亿公顷稻田,除中国外其他国家杂交水稻只有万公顷。如果这些稻田一半面积用于生产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估算,可增产1.6亿吨水稻,就基本上可以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为了梦想,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其积极推进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之心溢于言表。
即使早已超过退休年龄,即使即将迎来90岁高龄,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依然坚持到办公室“上班”。自从年卸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后,他现在的身份是该中心研究员,继续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他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岁。他本可以像别的老头一样,逛公园下象棋,遛狗游泳晒太阳,但他没有,依旧弯腰在田里,不断研究新品种。
曾有记者问他,是不是特别害怕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场景再次出现,一直希望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袁隆平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说完长舒了一口气。这是袁隆平为共和国写的最美情书。
谈起成功的“秘诀”,袁隆平谦虚地说,其实谈不上有什么“秘诀”,自己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他还告诉年轻人不要只向钱看,理想要高雅,并以八个字亲切寄语新时代年轻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潇湘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