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过往勋章从头开始,所有困惑与不安围绕

2022/11/5 来源:不详

在职考研是什么样的体验?

动笔之前,想了很久,这篇稿子究竟想告诉大家什么,翻到考研结果出来的那一天,朋友圈我发了一条状态,其中有一张配图是这样的。回顾整个考研,没有太多波澜,除了没想到初试排名那么靠前之外,直到出拟录取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只是全力以赴的用心完成了一件事。

我毕业于非,非高校,毕业后来北京工作近三年,为考研拒绝了特殊人才津贴。作为一名工作党决定考研,无疑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但我知道我不是唯一,21级中一定有像我一样的在职考研党,所以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职考研的你们一点帮助。

为什么考北大?

我一直不太善于做长远的规划,毕业后一直从事科学传播相关工作,觉得自己工作不仅能洞见最前沿科技,而且是平台好能开阔视野,也曾接待过G20科技部长,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金砖国家政党媒体等重要参访团,所以一直满足于工作状态。

直到我偶然得知表姐考上了北大MPH(公共卫生硕士),我首先是不敢相信,因为她是一名在职妈妈,她怎么会有时间准备而且为什么要在而立之年后考研?她告诉我,稳定的工作生活,让她有一种危机感,所以想通过读研给自己充电。那次谈话之后,我像突然被拉回现实一样,开始思考,我现在所谓的满足究竟是这个平台带来的还是仅仅是我自己内生的?

想了良久,我决定报考北大健康传播专业。对于科学传播我不陌生,但是科学传播和健康传播又有很大不同。对于健康传播这个专业了解之后,发现它非常新,考研出题也不是很固定。

除了研究考题,我还近距离地感受了北大新传的课题氛围,在7月份时,我请了两周假,修读了北大的暑期课程——数据新闻。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做Pre,分析案例,准备结业作业。给我触动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信手拈来就是亚当·斯密的同情心理论,老师的课程设计非常注重实操性和学生的自主性,虽然短短2周的学习但是让我更加坚定了考上北大的决心。

在职考研,你敢断舍离吗?

在职考研,心境会比学生时期更复杂。一是非应届,年纪稍大;二是经济考量;三是大块儿时间少(这点放在之后详细谈);四是沉没成本的考量。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沉没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否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埋伏着沉没成本的陷阱。小到看了一半发现是垃圾却又舍不得票钱的电影,大到一份鸡肋但是已经磨合了几年的工作,或者一个累感不爱但是相处了太久的恋人。

在职考研首先得问自己,你敢断舍离吗?就北大MJC或者新媒体来说,考上以后都是需要脱产学习,是全日制的。也就是你必须和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SayGoodbye.当我决定考研后,我知道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重心需要放在备考上,工作方面会受到影响。

当然,升职加薪年终奖这些都会受损,不仅如此,为了不影响复习的节奏,我还拒绝了单位给的特殊人才津贴(多劳多得,多拿钱当然就得多干活),虽然内心很纠结,最后衡量之后还是拒绝了,并且向领导申请适当削减了工作量,这些都是考研党需要取舍的。所以,当你决定在职考研,必须问自己:“读研和工作哪个对你更重要?”“你舍得放弃现在的工作吗?”“你愿意离开现在的舒适区吗?”

初试篇

1如何赢得时间战?

北大MJC总成绩是=初试(占比60%)+复试(40%)+复试英语口语成绩(满分3分),所以想要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初试需要尽量考得高一点。考研是一场时间与信息的赛跑,时间方面,它真的需要你投入持续性的大块的时间来准备,可是在职考研大块儿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信息方面,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出题考察重点完全不同,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既快又准地搜寻到对你有用的信息?

时间方面,我从5月份开始尝试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通过借助一些工具,我开始用时间管理笔记和复盘笔记,为了有效地利用整块时间,我开始早起,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电话消息打扰,先用时间笔记来安排整天的计划,然后开始看专业课。

中午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一般会压缩吃午饭时间(约20分钟),吃完午饭去单位旁边的小公园开始边散步边听听力等(约50分钟),然后回办公室小憩(约20分钟)。

晚上下班后,因为住单位宿舍,所以路途时间会节省,一般会留在办公室或找一间小会议室自习,当然白天已经耗费大量精力,所以会运动半小时然后吃晚饭,再开始晚自习。一般睡前的一个半小时,会花大概15分钟来复盘当天的学习(包括完成了什么,多做了哪些,少做了哪些,写下自己总结的一个可以改善学习的建议)然后会读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社会学之类的读物。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所以依赖时间管理工具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复习,当日事当日毕,每一天很享受自己在本子上打勾的成就感,每坚持3周我会买一个小礼物用来奖励自己。

此外,整个考研过程的时间规划,我是跟着胡师姐的早鸟计划一对一,从7月份报班开始,老师会根据你复习的状态和学科积累程度,帮你规划整个复习过程(一般包括基础书目阅读—论文梳理—专题整理—模拟答题这几个大阶段)。有老师的监督和小伙伴们共同帮助,促使我在每一个阶段完成好每一阶段的事,比如,最后冲刺阶段,我们会组成若干小群,每天晚上10:00前打卡背书,虽然看起来很傻,但是真的感谢当时陪我一起打卡背书的小伙伴以及小组长(笔芯)。

复习内容方面,因为我基本算三跨考生,而且又是在职考研。所以报班可以说是节省了一些心理。通过两位老师的指导,对于我系统地学习传播学和健康传播知识有很大帮助。一是职场的打磨塑造了我们的思维体系,但是考研其实还是需要应试的思维。二是你自己的思维局限,自己独处是很难发现的。而与小老师的对话就会帮你发现,每次上课,从knowthat到knowhow,小老师总是不断纠正我的思考局限,健康传播的落脚点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问题导向。

之前我总是想要用书本上的理论来分析what和why,就这样,我用问题意识不仅去分析每一个热点事件背后的原因,更加从传播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使健康传播的效果更好。关于这些热点事件的小作业批改,每一次小老师都会在我的答题基础上给予升级版的建议,这样帮你完善思考的体系,而不是只教给你套路。

2读书如何其义自见?

读书方面,分为读专业书和提升类的书。专业类的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可参考胡师姐PKU专列相关读书类文章)。提升类的书,尤其是一些社会学的书可以升华答题,拓展思考的深度。在这里,简单的列举几本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这是一本浓缩版的社会学辞典;

《房间里的大象》讲的其实是沉默的螺旋;

《丑陋的中国人》《乡土中国》剖析中国文化对国民的塑造;

《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新传的风格是偏互联网的,段永朝老师的这本书回答了互联网的生长土壤是什么、近几年北大新传也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