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以稻济世,万古流芳

2024/1/24 来源:不详

白癜风图像 http://m.39.net/pf/a_6344211.html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霏霏细雨,斑驳淋漓,将世界染成了忧伤的灰色,弥漫着浓浓哀思。

“你们吃饱了,我也老了。”或许是真的太累了,所以他才沉沉睡入梦里。只是这一次,他无法再醒来。我们的金色追梦人,稻田守护者,为数亿人解决裹腹之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于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他的生命定格在91岁。噩耗传来,全民哀伤,举国悲痛。

#送别袁隆平#民之福泽,国之脊梁,袁老辉煌的一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的丰足,更有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榜样力量,成为以飨后人的精神食粮,弥足珍贵,万古流芳。

烂漫思田园,悲悯赴陇耕。

袁隆平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年的北平正值战乱,他从小就随父母、兄弟颠沛流离于北平、江西、湖南、重庆等多地。生性自由的他,也多才多艺,小学就读于教会学校。中学时不仅是游泳健将,还是小提琴爱好者,差点上了空军,差点入选国家游泳队,也曾和乐团一起演出。

爱好广泛的他,率真烂漫,总能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虽然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但却非常喜欢自然优美的景致,对田野充满浪漫的幻想。

学农,也可谓纯属偶然。根据袁老自己的回忆,他读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是参观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当时正值6月上旬,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葡萄一串一串的碧翠玲珑。美丽的田园景致如童话般深深吸引了幼稚的孩童。园子郁郁葱葱,五颜六色的鲜花铺满小路,那种美好,仿佛是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的现实版。他仿佛就坐在窗前,葡萄伸手可摘;牛奶不用挤,自己就流进杯子..........他的心灵被深深触动,并于此时就埋下了立志学农的种子。

年,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即将报考大学。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他放弃了父母期盼的“学而优则仕”之路。毅然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义无返顾地跳进了“农门”。

如果说袁隆平的农业梦,是以烂漫纯真的童话世界为开端,那么让他下定决心一直走下去的,却是他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

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去了湖南省黔阳县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一干就是16年。

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温饱成了生活中的大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三年自然灾害,他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亲眼目睹了吃树皮、挖野菜也难免饿殍倒地的惨景。他暗暗立下誓言:让所有人不再挨饿!他要用自己的才智与所学,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喂养人民!

他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在奋斗。”

他虽然只是一个乡村教师,也常自诩为一介农夫,但却有着悲悯天下,心系民生的普世情怀。他带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高产作物研究。年,从偶然在实验田发现的第一株天然杂交稻(著名的被他命名为“野败”)中获得了灵感,他并凭借自己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开启了长达56年的杂交水稻研究,直至耄耋之年,直至心力交瘁,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怀两个梦想,系万象宇宙

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知道,要想战胜饥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发展科学,提高农业科技。在他的禾下乘凉梦中,“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为了接近这个梦,他如同追逐太阳的候鸟,披星戴月,餐风露宿,于田间陇上全身心地投入。

虽然经历过“文革”的动荡,但是海南烈日、云南地震的天灾,经费短缺、误解诬陷、恶意破坏的人祸,都无法泯灭他实现梦想的决心,更无法阻止他勇往直前的脚步。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次年就实现了全国试种万亩杂交水稻,增产幅度在20%以上的成绩。不育系种子也在全国广泛播种。

跨入80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袁隆平在年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年,在成功突破“两系法”后,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公斤的粮食,轰动世界。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26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从年到年,袁隆平正式攻克“三系”水稻配套难关。而后,他又从年开始研究两系杂交水稻,年宣布成功。两项突破刚好都相隔九年。年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已在年、年、年分别实现了示范田亩产公斤、公斤、公斤的前三期目标。而在四十年前,中国每年平均亩产最高的产田,只有公斤。年,他又启动了示范田亩产公斤的目标攻关,计划到年前实现目标。实际上,这一目标在年已经实现,测产亩产达到.7公斤。

如今,他的“禾下乘凉梦”已然实现。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里装满了中国人自己的大米。充沛的粮食储备,更使我们能从容面对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灾难。从此,我们不需要再为粮食问题担忧。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数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长了国人的志气。从家国情怀到天下大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在逐步成为现实。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用他的技术,克服了粮食短缺和饥饿。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而且,他始终没有满足于现状,向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奋进,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地。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水稻去镉技术,海水稻技术。他的坚持让无数人的生命不再饱受饥饿之苦。那些发展中国家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Father。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袁隆平就是父亲般的存在。

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他心藏中华大地,更藏着万象宇宙。他为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

“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76公斤。

可以说,他的生命之中,几乎所有重要时刻都和粮食联系在一块儿。“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他说“粮食关乎民生大计,中国人要将吃饭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做到了。被尊称为“神农”,被国际同行盛赞“为全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年获“改革先锋”称号,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功至于此,他却不忘初心,谦逊依旧。始终低调为人。

“共和国勋章”授奖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地坐动车赶回自己的水稻田,开始了“每天数一穗”的一线科研工作。

他朴实坦荡,淡泊名利。从不要奢华,只喜欢简单纯粹的生活。虽然总会有一些无聊非议与琐事,让他登上风口浪尖。但他却从不辩解。因为他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子虚乌有的诽谤,他愿意抓紧每分每秒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克林凯尔说:“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即不做作,也不虚饰。”。袁隆平就是这样,他从不喜欢科学家、富豪等称谓,更不端名人的架子,只说自己是最普通的“种田人”:下田就骑摩托,买衣也找十几元的便宜货。

在80年代他最盛名的时候,为了不离开一线的杂交水稻研究岗位,他拒绝了省农业科学院正厅级院长的职务任命。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不管社会如何物欲横流,他始终安心于自己的清寂执着,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戏称自己还是“90后”,始终都在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依然还在一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