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容易养出白眼狼是你用错了奖励

2024/11/28 来源:不详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和孩子去参加他们班级举办的舞蹈比赛,我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小朋友小智在上场表演之前,回头问了他妈妈一句妈妈,是不是我拿了奖,你就答应愿意买那个新出的变形金刚给我?

小智的妈妈在大家的眼光中点了点头。

在小智上台表演后,旁边的家长就在讨论,家长A就说到物质奖励有什么用了,像强迫孩子去努力一样,我家宝宝从来都是她自己愿意。

家长B就附和道是啊是啊,物质奖励孩子,之后把他养成白眼狼!只能靠物质来吸引他,如果没有物质能满足得了他,那根本就没有效果。

在聊天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这场讨论中,甚至还回头去劝了劝小智妈妈这种物质奖励是错误的。

随着社会上的开明教育,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家长都不倡导通过物质奖励孩子,认为用物质奖励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容易把孩子养成白眼狼。

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偏面的观点,物质奖励效果之所以会跑偏,是我们奖励的方式做错了。

我们经常走进的奖励误区

误区一:奖励孩子就是宠坏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太多的物质奖励会影响孩子的观念,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追逐着物质来的。

但其实正好相反,有了奖励的孩子,会建立一定的目标,他们明白如果要获得一样东西,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能让孩子明白这件东西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完善的奖励机制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在意物质,反而会让他们懂得珍惜。

误区二:只有金钱奖励才能吸引孩子《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Stephen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一组是给予孩子奖金,作为学习的奖励;实验二组是给予孩子奖杯做奖励,奖杯的价格等同于实验一组的奖金(大概为元)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同样金额的奖杯比金钱更具备激励效果。

对于小朋友来讲,并非是把金钱看的太过重要,激励也可能是荣誉感。

误区三:奖励就是贿赂奖励是指在做事前就与孩子约定好,而贿赂则是发生在事情进行时,为了让对方不做某事给予的交换,比如:

如果你现在不哭了,我就给你看电视。虽然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立马见效,但是却不能让孩子学到任何的东西。

在平时的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需要多注意是对孩子的奖励,而并非贿赂。

误区四:用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衡量奖励很多家长都会惯性的用自己的经验来衡量这次送什么做奖励,这次买了玩具花了,那我跟孩子说,下次的大奖励,就可能会花到……

我们经常会误会把金钱当做衡量奖励的标准,但事实上是错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攀比,利用父母的奖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在设置物质奖励上,我们也要学会安排这个物质,拒绝用金钱衡量。

如何奖励孩子也是一种技巧

奖励是过程而非结果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来自所小学和初中的大约名学生分为两组,做对比研究。这两组实验的奖励是相同的,区别是有着不同的奖励方式。

其中一组孩子是获得产出奖励,给孩子设置一个目标,通过孩子的努力实现后,才能获得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

另一组孩子是获得投入奖励,是说孩子投入一定的精力后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获得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在实验结束后,结果表明孩子们都愿意付出一定的努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其中让人意外的是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奖励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只是设置一个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告诉孩子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就给你奖励。目标难以实现会让孩子丧失努力的动力,这样的激励也就没有效果了。

用其它奖励代替部分物质奖励(1)赞美和鼓励

赞美和鼓励也是会让孩子努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种方式。

孩子其实内心都会渴望获得家长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