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军人精神内核一脉传承家国情怀

2022/11/3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400585398324316&wfr=spider&for=pc

“红色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作品选登

弘扬军人精神内核一脉传承家国情怀

编者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而当军人风骨浸入家风时,家风更有了一种刚毅坚定的情怀。军人,担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勇毅前行;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把苦累埋在心间,接续奋斗。军人家庭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家国情怀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底色始终不变。本版近日刊发部分“红色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投稿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军人家庭,倾听他们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奋斗的故事,感受他们精忠报国的良好家风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李兆新

我来自军人世家,父亲李书武是一名老八路,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经历了战乱之苦。父亲幼时常听哥哥们说起红军帮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就一心想参加八路军。年,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13岁的父亲在讨饭途中遇见了一支八路军部队,在他再三要求下,部队首长答应让他留下,当了一名小通信员。

父亲所在部队是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分区所属的县大队,称“平禹大队”。当兵第一年,正是八路军发起战略反攻阶段。父亲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拔除了许多日伪军据点,直至打到德平。

那是一个漆黑的深夜,父亲随部队驻在离德平不远的一个村庄。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庄,他们不敢进村就向里面开炮,一颗炮弹正打在父亲隐蔽的房角上。房顶塌下来,被埋在里面的父亲当时就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父亲被浓烟熏醒。他从废墟里钻出来,见四周一片火海,身旁全是战友的尸体。年初夏,部队再次接到攻打德平县城的命令。父亲随部队一路急行军,赶到德平后,与八路军大部队形成包围之势,我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德平城。

父亲向我们讲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他说这是八路军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全国解放后,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在东光县从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到盐山县负责东部地区的垦荒,年海兴建县时第一批被派到新建的海兴,从事物资供应和保障工作,他走到哪里,都把老八路的作风带到哪里。

父亲的这些经历,是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小时候的睡前故事。听着父亲讲述他的战斗经历,我也希望像他那样成为一名军人。幸运的是,年我17岁时,真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在部队,我被直接选调到南海舰队司令部,成为情报处一名专职译电员。战斗使我深切体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深刻含义。

年,我退伍到地方工作,不论在哪里,都保持着父亲传下来的老八路作风——“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年,退居二线后,组织上又让我从事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我一干又是12年,先后荣获“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最美双拥人物”和“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家庭影响下,儿子李磊也从小立志参军入伍,报效国防。他从一名国防生开始,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直至当上上尉参谋,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和奖励。年部队实行改革与精简,他又积极服从组织安排退役到地方工作,践行了“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要求。

时光如梭,初心如故。我家祖孙三代先后穿起军装,投身国防,退役后服务地方,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从父亲艰苦抗战的岁月到现在的小康社会,我们一路走来,老八路的作风不丢,红色家风代代传承。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作者工作单位:海兴县委老干部局)

信仰筑梦家国俱安

张鸥

年春,我的达儿佩戴着写有“参军报国”的大红绶带,即将登上远去的列车。在北戴河火车站候车室,隔着一道临时搭起的围挡,我和达儿挥手告别。从那一刻起,我深深知道,他不再是我眼里的花样少年,即将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看着一排排青春矫健的身影渐远,我转身哭成泪人,有不舍,有骄傲……

连着两个端午节了,我们母子在遥祝中度过。千叮咛万嘱咐,我絮絮叨叨总是说着一个意思:“刻苦训练,严守纪律,团结战友,不负韶华……”

经过部队熔炉锤炼,达儿在成长中成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学会了责任和担当。为遵守保密条例,每周一次的亲情视频,我们都是隔屏对视,把关爱与思念揉在眼眸里。他听我说着家乡的变化,听我碎碎念家长里短,他的弟弟妹妹学习进步了……我也会悄悄问他“想家吗”,他笑答:“想啊,怎么能不想?可我身上这身戎装担着使命,忍忍呗!”抓紧时间,他一次不落地问候家中的长辈,让我照顾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达儿是在姥姥手把手看护下和姥爷的教诲中长大的,延续了我们三代人的信仰: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家国情怀。

先说说我爸爸,达儿的姥爷。他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出生于年。他在承德兴隆半壁山修过公路,修过迁西县大黑汀水库,还修过鸽子塘水库和北庄河水库。苦过、累过,爸爸还固守着一股信念——人勤地不懒。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他总是心怀感恩,特别是对党的感情很深,总是说:“多亏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生活有了保障,啥都不愁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门风三代人。我秉承父辈的教导,时刻将互助友爱铭记在心,这也无形中传给了我的达儿。达儿读小学二年级时,当时汶川发生大地震。他主动通过邮局汇出自己的压岁钱,六一儿童节又通过电视节目捐出一箱作业本。后来,他收到中国红十字会寄来的感谢信,我想,这是因为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种下了“善爱”的种子吧。

读大学时,达儿加入国旗班后,曾美滋滋地向我“炫耀”,问我知道什么是青马工程吗?我蒙了,带着疑问向他请教。他展示着证书,洋溢着昂扬风采,告诉我:“妈妈,我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你说好不好?”我一连串地道“好”。

为在达儿面前“腰杆子”直溜点,我开始记录生活中的正能量故事。我写过民间爱心公益组织秦皇岛市爱先行志愿者联盟助学、助残、帮扶的暖心故事,获得“抚宁区双创双服巾帼行动”标兵荣誉称号。通过学习提升,我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在村里担任了人民调解员。在区作协主席带领下,我加入抚宁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参与编纂过《抚宁区革命发展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达儿选择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时,我们家人全力支持。希望达儿向善向好向上向前,我将用功用力用情用心,信仰筑梦,家国俱安。(作者系秦皇岛市抚宁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向上向善利民为公

张焕帅

向上向善、利民为公,父母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将优良家风传承给我们兄妹五人,给我们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父亲张相宇是一名退伍老兵。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部队的故事,特别是在讲到原子弹爆炸后到爆炸点取样的片段,他尤其显得自豪,“虽然靠近爆炸点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但想到取回样本后能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数据时,一切都值了!”看着父亲认真的神情,我深深被父亲为国奉献的精神打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复员被分到河南老家公社拖拉机站工作,他踏实工作、勤奋好学、处处彰显军人吃苦耐劳的本色,连年被评为先进模范人物。

后来,土地承包分田到户,公社拖拉机站的大型机械不再适合当时的形势,由于孩子多,养家压力大,父亲离开单位开始创业。为了节省开支,他省吃俭用,困了睡在车上,饿了杂面馍就大葱,无论严寒酷暑,无论短途长途,都是他一个人。当时当地交通不发达,父亲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辛勤付出成为公社的勤劳致富先锋代表。

母亲时常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你们一定要争气,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母亲王主恩是一位基层干部,工作认真,一心向善,在当地威望很高。记忆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好,但母亲却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只要有乞讨的来我家,我家吃什么就给他什么,甚至赶到饭点母亲就让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吃,从不嫌弃。

我们兄弟三人先后参军,退伍后仍不忘父母嘱托。我和三弟选择了自主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全部是退役军人,几年来帮千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成立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抗洪抢险、疏导交通、高考护航等志愿服务。二弟选择留在西藏继续服务藏区人民,三十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妹妹们都从事了教育工作。大妹既是心理学讲师又是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常年为老弱病残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照顾;二妹是个“工作狂”,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教师、最美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工作之余,时常到村里帮助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父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是父母的骄傲。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传承军人家风,一如既往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作者系河北戎甲帅荣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家风浸润伴我成长

郭进友

年,我的父亲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做了村干部,把我和姐姐培养成人民教师。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生。说到父亲,大姐总是说:“我非常庆幸爸爸当过兵,如果没有见过外面的天空,我想爸爸也不会极力让我们姐弟俩读书,也因此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改变更多农村孩子的命运。”

大姐出生于年,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供孩子读书的压力很大。后来,大姐考上了沧州二师,这也让家里的生活愈加拮据了。每次大姐放假回家,我们都很高兴,但大姐开学走的时候爸爸总会晚上出去,其实我知道那是大姐的学费不够,爸爸去凑钱了。

记得我初三那年,要参加体育考试,我想买一双球鞋,可父亲没有同意,为此我还和他闹了好几天别扭。考试前两天,娘给我借了一双很大的运动鞋,我心里很委屈但是不说,因为爸爸和我说:“现在家里条件差,但也要供你姐上学,知识会改变命运的,以后只要你上学,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听到爸爸这么说,我心里就释怀了很多。

父亲做事严谨认真,雷厉风行。从小教育我,不管是父母交代的事还是学校布置的作业,都必须立即着手完成。儿时的我贪玩任性,被教育过几次后终于改掉了做事拖拉的毛病。后来我知道了,在部队这叫“令行禁止”。父亲虽然严厉,但对我是极为关心的,我的作业他会逐字逐句进行检查,连小作文也会帮我仔细修改,就是为了让我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后来我知道了,在部队这是基本的“工作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理解了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格,也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些融到骨子里的特性,不管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在帮我们姐弟成长……

父亲勤劳、朴实、好学的优秀品质深深影响了我和姐姐。我们姐弟俩扎根农村,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姐姐在农村中学教书并担任班主任,坚持每周家访,苦口婆心,让许多想要辍学的孩子重回课堂。

如今,我也已经为人师为人父,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不忘父亲的教诲,在教育的路上甘愿当孩子的领路人。在生活中,我以身作则,注重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

前些日子,村里给我家大门上挂上了一个光荣牌匾,上面写着:军人之家,光荣退役。父亲很是激动,看着他仰望牌匾的模样,我觉得父亲的背影一下子高大起来。(作者工作单位:任丘市西环路长洋淀完小)

夫妻齐心家和睦携手共创好家风

闫敬岭

国强千秋盛,家和万事兴。在邢台市巨鹿县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郝宇阳,是陆军西藏某部四级军士长,驻守祖国西南边陲守护边疆;妻子李婷,医院一名医护人员,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守护家庭幸福无怨无悔。郝宇阳和妻子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尊老爱幼、和善礼貌,用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构筑成“最美家庭”。

郝宇阳家庭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互相关心照顾,其乐融融,很是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探亲休假时,父亲突感身体不适,医院检查,却发现父亲不幸患癌。为了让丈夫安心服役,妻子李婷便主动担起了照顾家庭、老人、孩子的重任,尤其是对患病的公公悉心照料。街坊邻居都说:“现在能像自己亲闺女一样照顾的儿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郝家老头有福气。”

也有人问过李婷:嫁给军人后悔吗?李婷坚定地回答:“军人诚实可靠、忠厚踏实,嫁给军人,绝不后悔,他守国防我守家,再苦再累也不怕。”

正是因为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郝宇阳才能一心一意投身部队,他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优秀士官”等荣誉,荣立三等功,被所在单位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顾全大家的安危,李婷舍下家里的老人孩子,医院、社区街道……

身为军人的郝宇阳和“白衣天使”的妻子,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地坚守岗位职责,守护着万家灯火。(作者系巨鹿县关工委主任)

用爱与责任诠释军人家庭

张二彦

我和丈夫在去年3月结束了五年的恋爱长跑,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在办完婚礼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有部队任务在身的丈夫不得不提前结束这短暂而美好的婚假。

我的丈夫所在部队驻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由于两地分居,相隔千里之外,恋爱五年,结婚一年,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天。自古忠孝两难全,他平时工作训练任务繁重,无法兼顾家中事务,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其他后辈,我义不容辞。

丈夫在部队积极向上,争创先进,因为表现优异,屡受嘉奖,曾获得优秀士官、军功三等功等荣誉。

面对成绩和表彰,丈夫总是对我说,“军功章不仅只是我一人的努力,还有你默默的付出。”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但心却始终在一起,工作不顺意时互相宽慰,工作中有小惊喜时一起庆祝,我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各自的事业上努力奋斗,虽然平淡,但乐在其中。

去年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被困机场一个多月,在此期间,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坚守第一线,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我自发加入党员突击队,做志愿者协助医护给全体机场人员做核酸。我与爱人虽然相隔千里,可我们都在为人民的岁月静好、为祖国的山河无恙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奋斗着,内心感到无比幸福,无比自豪!

军嫂——是一份责任,理解丈夫,帮助丈夫顾好小家,让他在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前方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国家事业当中。有人问:做军嫂苦吗?苦,但是自豪而幸福的苦!在我心中始终铭刻着四个大字:“无怨无悔!”我们两人将扛起自己的职责,继续奋斗前行,矢志不渝。(作者系灵寿县南寨乡良同村村民)

严谨朴实正直奉献

孙丽虹

“爷爷,这红色的是什么?”小儿子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这是爷爷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捧着这枚红黄相间的勋章,老人再一次热泪盈眶。

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公公,他叫陆金全,今年75岁,是位老军人、老党员。与这位老人相处20年,他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公公年入伍当了工程兵,主要任务是打坑道、盖房造屋、修路架桥,工作条件和环境异常艰苦。第二年公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有52年的党龄。年退伍之后,公公在沧县张官屯乡狼儿口村当过两任村支书,任职时间,这位老党员20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村上大大小小、琐碎繁杂的事情上。修水库、修公路、修场院……只要村里有事,公公放下碗筷就走。

在处理村里事务的过程中,尽管公公竭尽全力,但也很难让所有村民都满意。有时,有村民找上门来要“走后门”“开绿灯”,公公总是一口回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我一碗水端平,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到什么时候也问心无愧!”这是公公工作中的铁杆原则。婆婆有一次问公公:“你得罪那么多人,不怕人家报复你啊?”“怕什么?我是军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当兵那会儿,为了国家利益,命都可以不要,和平年代了,受点委屈算得了啥?”

军人的家风,严谨朴实;军人的风貌,正直奉献。公公影响着我,也影响着我的孩子们。

婆婆去世后,公公也从村支书的职位上卸任,我们把老人接了过来。公公是个闲不住的人,70多岁的人,帮我带起了双胞胎。

公公常给两个孩子讲革命英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刘胡兰、小萝卜头,这些小英雄,两个孩子都知道。小儿子还经常缠着爷爷玩“小红军老红军”的游戏,我从心底里感激公公,教会孩子从小就一身正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有天晚上,电视里传来激昂的旋律,两个娃娃都能跟着哼上两句。

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一定以公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一点一滴做起,当修身齐家的标杆,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作者工作单位:沧县风化店中学)

家风,让我在公益路上不停步

口述/郭平国执笔/王尚朝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良好风尚。我出生在一个和睦友善、充满爱心的家庭,父亲87岁,年参军,年入党,服役八年,曾担任村支书三十多年,公正廉洁、乐善好施是他一生做人的原则。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助人为乐的种子早早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9年11月的一天,一场大雪突然降落。大雪中,公交车断交,出租车停运。当天傍晚7时许,我路过邯郸火车站时,看到很多滞留在车站的旅客正焦急地等待回家,我便决定主动上前“拉客”,送这些旅客回家。开始,别人以为我是“跑黑车的”,我只好耐心向大家解释,就这样,我刚买的越野车成了“免费班车”,一趟趟地送旅客直到凌晨2时多。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年11月的一天,我在晨练时,发现路边一对卖菜的老夫妇,他们衣着破烂,于是便上前询问,原来,这两位老人有个患精神疾病的儿子,正在住院治疗,十几年来,他们靠卖菜的微薄收入,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庭。了解情况后,我决定将老人的菜全部按市场价格买下,并且还送给两位老人元现金。

“别人有困难,伸手帮一把。”受父母的影响,我十分热衷参与公益事业。自年起,每到春节,我都会拿出5万多元对全乡近个贫困户进行慰问,送去米、面、油,让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人员过上一个幸福年。我还定期组织举办“孝老爱亲联谊会”,给老人送被子、棉袄、棉坎肩等,帮助老人温暖过冬。老家村里有一个残疾人,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生活缺乏经济来源,根据他的身体状况,我帮他买了一台补鞋机,并积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照顾他的生意。慢慢地,他靠双手能养活自己了。

人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奉献社会。我的梦想就是把慈善公益坚持做到底,只求付出,不图回报,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郭平国系邯郸市源沃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尚朝系邯郸市孝德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