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思人,袁隆平论文的原始手稿写了啥播音

2022/12/1 来源:不详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00:30

△杨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员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音频内容08:58来自央视新闻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杨波,我讲述的文物,是珍藏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份珍贵资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写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

△袁隆平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手稿

手稿放在一本看似普通的棕黄色牛皮纸文件夹里,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

△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

档案共页,起止日期为年至年,包括《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原始手稿、选育计划、汇报请示提纲等十四篇文章,共九万多字。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记录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汗水与赤诚。

△袁隆平的论文原始手稿目录

年到年三年间,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粮食大幅减产。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决心用所学专业解决粮食问题。

袁隆平:过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日子是真难过啊!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是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

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穗子又大又整齐,颗粒饱满,袁隆平高兴极了,估计这个品种产一千斤没问题,于是第二年他满怀期望地尝试了播种。

袁隆平:第二年我把它播下去,播了一千株很好地管理,天天到田里面去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有它的老子那么好。

虽然后续的试验并不成功,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却启发了袁隆平:这可能是一株由两个品种优势互补形成的天然杂交水稻。那么是否可以用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杂交水稻?

△袁隆平撰写《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

水稻是自花受粉植物,一个小花既有雄花又有雌花,如果要让两个不同稻种杂交,用人工方法,给数以万计的花朵去雄、授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设想;而另一条路径是,培育出一种雄蕊退化的水稻做母本。

于是,袁隆平踏上了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的漫漫长路。

△袁隆平(左三)在田间工作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是袁隆平的博士,他说,水稻开花,从上午十点开始,中午结束,因此袁隆平需要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到地里一株一株地检查。

赵炳然:雄性不育和可育的花药是有区别的,但是你站在田埂上面,你是看不出来的,你要下到里面去,你要在开花以后,刚刚完成开花的和正在开花的,一穗一穗地去看。并且要选择晴好的天气,因为这样开花会更好,湖南的夏天或者秋天烈日下还是吃午饭的期间,是最热的时间段,在那样的情况下面,日复一日。

袁隆平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数万株稻穗,终于,年和年,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及附近生产队的水稻大田中,他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图注

发现植株的过程、选育计划……被一个字一个字清晰地记载了下来。

年2月28日,根据手稿整理成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期刊中,成为袁隆平“杂交水稻”设想的开篇之作。

△袁隆平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复印件

赵炳然说,这篇论文发表以后,被当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国家科技部)九局的同志注意到,并推荐给了九局局长赵石英,赵石英认为论文很重要,向当时的领导汇报,此后,袁隆平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袁隆平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袁隆平与同事潜心研究杂交水稻

年,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但袁隆平却终其一生,行走在稻田中。袁隆平先生故去后,如今,儿子袁定阳又接过了父亲的梦想:“十四五”期间,他将在内蒙古兴安盟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帮助当地水稻种植户实现收入翻番。

赵炳然介绍,按照袁隆平生前的愿望,十年后能够拓展一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平均亩产公斤以上,这样,每年多生产的亿公斤稻谷可以多养活万人口;也许那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就真的都实现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份原始手稿档案吧:红色的格纹纸上,那一个个整洁的手写汉字,如今已化作了播撒在大地上的种子。在袁隆平及其研究团队的努力下,我国粮食安全根基不断筑牢,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中国人终于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

李建武:我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年来到研究中心。《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是我们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科研工作者必读的一篇文献。我们袁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水稻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书本里面的话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水稻一定要下田。他是这么跟我们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

参加开国大典前,他们写下了生死状……翟万臣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1集点击查看

邓稼先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身边的“宝贝”是它!丨红色印记第62集点击查看

万发炮弹落下,美国人依旧攻占不了它!王志飞揭秘上甘岭战役丨红色印记第63集点击查看

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厂选址东北奥秘何在?王晓巍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4集点击查看

听!尼格买提为你讲述新疆驻军集体转业之后的故事丨红色印记第65集点击查看

新中国第一次三军联合出动!侯勇揭秘这场战役为何要这样打?丨红色印记第66集点击查看

雄赳赳、气昂昂!胜利的歌再唱一遍!邹韵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7集点击查看

20万人“移山填海”的伟大工程,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陈曦骏讲述丨红色印记第68集点击查看

六十年前田间地头的“网红”就是它!林溪讲述“东方红”拖拉机丨红色印记第69集点击查看

铁锤钢钎凌空抖,人工天河水自来!杜江讲述丨红色印记第70集点击查看

靠人力8小时拉24车煤不是传说,阿杰讲述千尺井下故事|红色印记第71集点击查看

“争气桥”的背后,藤新讲述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九九八十一难”丨红色印记第72集点击查看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丨红色印记第73集点击查看

你没见过的“干打垒”,铁人王进喜就住它!孟令军讲述丨红色印记第74集点击查看

毛泽东为何珍藏这两盘磁带?戴玉强告诉你答案丨红色印记第75集点击查看

听朱广权讲述一块铸铁疙瘩背后万人的创业故事丨红色印记第76集点击查看

他的事迹让播音员泣不成声,赵保乐讲述焦裕禄在兰考的天丨红色印记第77集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刘晓龙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朱敏李昊刘梦雅赵初楠韩雪莹

记者丨傅蕾钟林

编辑丨周益帆

讲述人丨杨波

制作丨秦梓元

新媒体丨杜希萌王远赵初楠

音响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鸣谢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