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时代第12期袁隆平诞辰92周年杂交水

2023/6/10 来源:不详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年5月22日,仅一天的时间,世界便失去了袁隆平。他曾说,希望自己能活到岁,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在此,敬仙颂不仅想让大家知道袁隆平院士逝去的日子,还想让大家记住年9月7日是一位伟人诞生的日子——袁隆平院士的诞辰。

峥嵘一生

袁隆平(年9月7日-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两个梦想

袁隆平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袁隆平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般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四到五亿人。

事实上,袁老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杂交水稻的可行性,只不过过程异常的艰难。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便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现象。但几乎所有国家的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在屡次实验失败后,已经将水稻默认为是没有杂种优势自花授粉作物。

在这种几乎不可能成果的背景下,湖南安江农校普通教师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逐渐开始实验研究。然而,科研进展并不顺利,科学技术研究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

在一次杂交稻验收过程中,稻谷非但没增产,稻草反而增加了近七成。彼时便开始有人说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袁隆平默不作声,专心完成自己的科研。他争分夺秒,像是在与太阳赛跑;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转乘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

他几乎住在育种基地,和当地农民睡在一起。就连自己两个儿子出生时,他都不在产房,而是在稻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杂交水稻是可行的。

他从来无心咀嚼失败的苦涩,面对失败时他会笑着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

素未谋面的感动

袁老走的那天,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评论“为什么我和袁隆平爷爷素未谋面,但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却心痛的泪流满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吃下的每一粒米饭,都与袁隆平爷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食米者,一日三餐当思袁隆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袁隆平院士用自己一生的努力,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带来了辉煌的明天!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2周年,在此,敬仙颂开发了名人堂功能,其中便保留了大量有关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供大家学习与怀念。且让我们共同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愿您一路走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