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2023/2/22 来源:不详《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知识
2.分析人物通讯选材和组材方法
3.赏析细节描写
4.学习拟题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几幅图片:
张桂梅(年6月—),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党的十七大代表。年被中组部授予“七一勋章”。
赵尚志(年—年),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年,被中央宣部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我的好闺蜜:形影不离,亲如姊妹。
如果你是《湖南日报》的编辑,收到了以上几篇人物通讯,你会优先选择报道哪一个?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参考:
优先选择报道张桂梅。理由:因为张桂梅的事迹既有典型性,又有时效性。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报道的人物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时效性。这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几篇人物通讯。
出示课题:
(一)《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张秉贵
(三)《“探界者钟扬”》——钟扬
二、自读三篇课文,完成如下阅读任务:
1.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
2.三篇人物通讯在报道人物时,分别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读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请批注在书上。
3.三篇通讯选择的典型事例分别是按照什么方式组织的?
三、分析人物通讯选材和组材方法
活动一:小组合作,人物通讯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三篇人物通讯在报道人物时,分别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读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完成如下表格
活动二、人物通讯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如何选材和组材就是关键,请分析三篇通讯在选材和组材上各自的特点及好处。
参考:
四、赏析细节描写
活动任务:
通讯人物也是普通人物。写作时要让人物真实立体,形象生动,摆脱脸谱化特征,让一个个通讯人物鲜活地“立起来”。因此在描写人物时除了选择典型事件外,更要注重“细节”刻画。把三篇课文中典型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圈点出来,并用红笔把细节描写的作用批注在书上。
参考: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一系列的动词(动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喜看稻菽千重浪》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
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探界者”钟扬》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钟扬在工作时的外表形象,“黑色双肩包”“磨白了的牛仔裤”“宽檐帽”,写出了他为了科研脚踏实地,在高原上不但探寻种子生命的边界,也在刷新自己生命的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
五、学习拟题技巧
活动任务: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试分析《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这三个标题各自的特色。
参考:
《喜看稻菽千重浪》
①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②“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③这一标题借用诗句——毛泽东年写的《七律·回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①“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
“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
②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探界者钟扬”》
“探界者”是特定称谓,标题意蕴丰富:寓意钟扬“不安分”的人生,探索学习和工作的边界;钟扬把植物学家的足迹延伸到青藏高原无人区,探索植物学的边界;作为导师,探索教育的边界;钟扬不安于一种身份,探索科普的边界;钟扬是探寻生命边界的先锋,探索生命的边界。
标题点明题旨,体现了作者对钟扬勇于开拓,勤于耕耘,
甘于奉献等崇高精神的赞扬。
总结全文:
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先进典型人物,为什么要记录并刻画先进典型人物,作为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还要特别“亲近”先进典型人物,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记录、传播他们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看到、学习,并产生影响。
——叶雨婷《挖掘典型人物的“内驱力”》
六、写作训练
下面是年度人物张文宏的一些生活事迹,请结合相关的人物报道,为张文宏写一篇人物通讯。题目自拟。
年度人物——张文宏事迹
01
很多场合,张文宏都拒绝谈自己。
有记者问:
“医院感染科,有着中国最强的传染病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张文宏:
“采访我个人就没有意思了,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你说到传染病,我觉得这个可以好好聊聊……”
02
年初疫情到了关键时候,所有人都很累。
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
换成科室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张文宏开了个小组的会议,共产党员现在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都得上去,心理上是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我自己也上去。
这句话不是只要求别人,也是要求自己。
张文宏这位身先士卒的支部书记,医院隔离病房的大量医疗工作。
他还说过另外一些话,比如:
“书读多了,就知道不能欺负老实人,要善待年龄比你低、权力没有你大的人……”
03
疫情肆虐的3月份,很多海外学子也在担心疫情传播。
张文宏作为专家连通了一次电话,以下是他对那些学生的劝告:
所以这段时间,只要你能保持在空旷的地方,跑步散步都没有关系。
如果环境空旷,就你一个人,完全不需要戴口罩,没有什么意义。
和别人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拥挤人群,选人少的时间去超市自助付款,不和别人近距离接触,就没关系。
这个病,年纪越轻,病情越轻。
年轻一代不用太过担心,没问题。
他幽默、风趣的回答,非常温暖的为这些孩子们服务。
04
一女记者问他,这么久在病房想不想妈妈。
张文宏反问道:
“我问你,哪个孩子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可以明显看出他隐忍的愤怒,怼得大快人心。
对这样的反常识提问,他一点也不将就。
05
对于复工,张文宏曾经说过:
不尽快复工,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
他反对过度宣传,因为这样迎合了民众过分恐慌的心理。
其实,复工不会带来疫情的反弹,不科学的防护才会。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生活,要赚钱,要看病。
如果经济停滞,大家没地方买菜、买药、谋生、谋出路,因贫困和病患死亡的人口,可能要高于新冠肺炎。
06
有些人非常简单,但同样通透。
这是一种世事洞明的智慧,但又不追求人情练达。
张文宏说他不喜欢网红这样的字眼,他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社会缺乏沟通。
他名气日甚,却并没有志得意满。
他为民众所敬重,但拒绝伟光正。
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到底有多少人喜欢。
“当大幕落下(指疫情结束),我自然会非常安静地离开。过了这个时间,医院里,看见绕着墙根走路的那个人,就是我,很低调。
但是,这个疫情来了,我们整个医护工作者,就必须讲话,因为我们讲的是事实。”
07
张不说假话,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
他有同理心,有共情心,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
他不虚头巴脑,不打太极,不浪费时间,踏实认真。
上海出现一个本土病例,张文宏在微博上是这样说的:
按照中国目前的经验,我们的追踪能力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因为我们的追踪总能跑到病毒的前面。我们会扩大病人的接触范围,实施扩大检测,发现潜在的病例。
这种策略,就是“新常态”下的“动态清零策略”。希望大家能够越来越习惯当前的抗疫策略,不要因为出现偶发的病例,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没有喊口号,没有挥大旗,踏实诚恳,轻描淡写,就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上海无战事,只因张文宏。
08
低调沉稳,跟专业关系最大。
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承担了中国多半国际航班和物流的压力。
疫情期间上海的社会生活张驰有度,没有出现过紧张状况。
不得不说,与张文宏这个专业的把关者是有莫大关系。
上海还是第一个对湖北人解禁的城市,从未对任何地区发布过歧视性准入政策。
不仅专业,而且自律,这就是治理水平与文明程度。
最近,英国出现了变异毒株。
这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有多大影响,人心慌乱。
“上市的疫苗会失效吗?”
“还有没有必要进行接种??”
张文宏表示:
英国突变株并不意外,不影响疫苗正常接种。
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出现变异,并出现优势株是必然的,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
病毒每天都会发生突变,一旦发现对疫苗无效的变异,可以很容易地对疫苗进行调整,就像我们在流感疫苗上做的那样。
有理有据,这就是专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