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甘祖昌15岁参加革命,52岁因伤回乡

2023/2/28 来源:不详

开国少将带着战场后遗症回乡当农民,临终遗言让人垂泪

自古以来,有多少英杰曾奋进于贫困之中,崛起于寒微之间。从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家少年,到奋起勃发,在战场上创造出累累战功的将军,这似乎不足为奇。但在和平年代,将军却甘愿脱下一身满载荣誉的军装,俯身于群众之中,挥汗于乡野之间,成为一名肩扛锄头的农民,实为让人讶异。

时光不会告诉我们,假如甘祖昌少将拥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将会如何抉择;时光只会默默记载下,他曾留下的那些印迹,不可磨灭。

01革命启蒙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地处井冈山北麓,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境内山地、丘陵起伏,生态幽美,是有名的莲花之乡。

年3月23日,甘祖昌降生于此地。他的父母祖辈都是坊楼乡沿背村普通的贫苦农民。彼时,正是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此时,距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浪潮只过去七载;爱国学生陈天华刚刚在对《万朝报》的激愤中写下了《要求救亡意见书》;此年秋末,孙中山先生将于《民报》发刊词中阐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然而,爱国与救亡、革命与理想,对幼年的甘祖昌而言,还是陌生而遥远的名词。

虽然6岁时,他也曾在舅舅的资助下,短暂地读过一年私塾,但家中的贫困,还是迫使他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每日天蒙蒙亮,幼小的甘祖昌就得跟着父母到田间劳作;甚至还要跟着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去挑脚。只有当过挑脚的人,才知道南方的山路是怎么样的崎岖泥泞,才体会到百十斤的担子压在肩上时脚下如灌铅,才明白贫苦农家人一天的汗水原来只值四枚铜钱。

甘祖昌与家人披星戴月,日日劳作,但仍一贫如洗。他不能明白,为什么农民们日夜勤恳,却依旧只能在地主富人的差唤中苟得温饱几分,有时甚至连温饱都不能保障。

年,15岁的甘祖昌还没有来得及想透彻这个疑惑。机缘巧合下,他与莲花县早期共产组织骨干朱绳武、陈竞进等进步青年相识。青年们很快就注意到甘祖昌身上朴实忠厚、真诚可靠的特质,热情地发展他成为组织的一员,邀请他参加莲花县早期农民运动。

于是,甘祖昌开始在当地农民协会中担任工作。踏实肯干的他逐渐得到协会成员的认可。在农民协会里,青年甘祖昌日益受到早期革命志士的熏陶。他深刻地记得时任江西省农民协会委员长的方志敏对他们说过的警语,“记住我的话,穷人要翻身,就要闹革命!”

在日益深入的群众工作中,甘祖昌也渐渐透彻地领悟到革命的必要性:中国农民的痛苦,源自地主和资本家们沉重的剥削;中国农民必须觉醒自救,打碎地主和资本家们强加的枷锁。

甘祖昌在农民协会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年,他因工作出色,而被选任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不久,还被派往延安进修。在延安八角楼上,甘祖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鼓励了莲花县的武装斗争,“我们的学习班办不成了,敌人要发动进攻。你回去告诉县委,要组织好红军和赤卫队,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你们扯住了敌人的手脚,就是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出力!”。这些激励的话语让甘祖昌倍受鼓舞,开始感悟到革命的方向和途径。他在延安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继续学习了两年,深化了对社会革命的理论认识。

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复了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问题;3月下旬,康有为在青岛逝世,似乎预示了改良主义的逐渐落幕;同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24天后,22岁的甘祖昌在红色旗帜下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准备全身心投入到热烈开展的革命运动之中。

02舍身投军

甘祖昌入党后不久,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爆发;9月,秋收起义部队突袭莲花县城,队伍离甘祖昌家仅有一公里远;10月,起义队伍旋即进军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次年8月,甘祖昌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在井冈山上,甘祖昌参与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对国民党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开展了他对革命理论的实践。性格朴实、工作踏实的他,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年12月,他开始在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中专门承担后勤工作,负责把控部队武器弹药的生产相关流程,确保原料采购等环节有序开展,保障前线战士的物资补给;同时,他也积极组织当地的土地革命,指导农民群众开展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推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在兵工厂里,甘祖昌可谓身兼数职,既管理生产与采购流程,又负责财务和工人们的后勤工作,但他均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他不仅有效保障了前线战士的生活物资及武器弹药供给,还优化了后勤管理,工人们的工作安排有效进行,并分享到了良好的生产效益,每月工资可以拿到三四元钱。

甘祖昌在革命根据地的兵工厂后勤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四年,并多次参与了反“围剿”战斗。年10月,中共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甘祖昌本来不在转移名单之中,但他主动找到上级,甚至找到了军区供给部领导,表达了自己希望跟着大部队进行战斗的决心。在他的坚持下,他终于加入了大部队长征的队伍中,并被调任53团司令部司务长。

在长征路上,作为司务长,甘祖昌最大的任务是要保障战士们可以填饱肚子,尽最大可能让每名战士都可以顺利跟着队伍坚持到胜利的终点。过草地时,他每天看着将士们饥饿的脸庞,心中都非常焦虑。他积极组织战士们挖木薯、挖野菜,甚至煮树皮和草根用以充饥。有一次,他在外出筹粮途中,与随行队伍一同遇到了敌人的袭击。在敌人猛烈的攻击下,他果断带领队伍进行反击。在战斗中,他不幸被一枚飞弹击中左脑门,瞬间鲜血流满脸颊。在剧痛中,他镇定地将半露的子弹快速拔出,不以为然地对大家展示,“嘿嘿,一粒花生米!”带着队伍击退队伍后,他不顾脸上的枪伤,仍只心心念念要抓紧时间筹粮。他没有去找医生,继续带着队伍前进,这一次竟真的给红军战士们筹回了两千多斤粮食。

翻雪山的时候,甘祖昌身体不好,他跟着队伍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面对风雪交加的袭击,越来越觉得疲惫。作为南方人,他还要在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中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越来越觉得脚下沉重。但是,他仍然怀着坚定的信念,依靠着顽强的意志,拽着任弼时的马尾巴一步一步走下了雪山。

甘祖昌跟着队伍走出草地、翻过雪山,与大部队一起在陕甘宁会师。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八路军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与到全民战争中。甘祖昌仍然负责重要的军需生产工作,但他此时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大摊子。几个军需工厂,既没有生产工人,又缺乏生产物料和机器,甚至连厂房都没有。

面对困难,甘祖昌仍发挥出他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没有工人,他就自己在战士中选拔熟练人才并组织培训工人;没有机器,他就带着战士们研究仿造;没有生产原料,他就通过各种方式打听寻找。终于,各方面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解决了前线的后勤保障问题。

后来,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解放大西北战役中,甘祖昌通过他多年的管理经验,组织群众战士生产,创造出丰厚的成果。

年,甘祖昌被调任为第一兵团后勤部部长,跟着10万大军进入新疆。那个时候,新疆地广人稀,生产能力还比较低下。甘祖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进疆大军的吃饭起居问题。为此,甘祖昌带着小组成员走遍了驻地附近的牧场和戈壁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可以通过借粮、换粮的方式向巴依(地主)和牧民们筹集粮食。他向王震首长建议,盐、茶叶和布匹等是新疆群众重要的生活物资,可以用这些物资向他们交换粮食。在王辰首长的首肯下,甘祖昌组织购粮队伍奔向新疆各地,共向部队筹集粮食万公斤,解决了10万大军的燃眉之急。并且,牧民群众也通过换粮,获得了比以前多了一两倍的生活物资。

年10月,新中国成立,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与其他部队会师新疆;年底,新疆军区建立,部队不仅承担着保卫边疆的重要责任,还肩负着带着新疆百姓共同开展生产大建设的历史使命。甘祖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疆建设中;面对军区一开始要依靠中央支援的现状,他暗暗下了决心,要改变新疆落后的生产状况,使新疆可以自给自足,为中央减轻负担。

他和新疆军区战士们一同动手开展农业生产。全体军人们一手扛枪,一手拿锄头,一起开垦田地、播种、浇水,没有人缺席。甘祖昌还号召大家在困难下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军资投入到新疆工业建设之中。他与战士们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新疆军区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军队7个月的口粮,平时的蔬菜瓜果油料等物资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年,靠着将士们一件件衣服、一顶顶军帽节省下来的经费,开始建起了新疆八一面粉工厂。

甘祖昌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忘我地工作,没想到,不幸却向他袭来。年春天,甘祖昌在视察工作途中,突然遇到了敌人的埋伏。敌人锯断了车辆必经的木桥,甘祖昌乘坐的车子翻下河中。从大桥上高处摔下来的甘祖昌身受重伤,鲜血浸透了衣衫。虽然在部队医师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下,甘祖昌慢慢恢复了体力,外伤逐渐痊愈,但还不满50岁的他,却因为头部在意外中受到了重击,不幸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此外的岁月里,他的身体日渐受到此次脑震荡后遗症的影响,经常在日夜工作后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在平时生活中,也不时感到头痛难忍。

03解甲归田

为此,甘祖昌曾到庐山疗养,希望可以减轻后遗症带来的困扰,可以尽快恢复身体并加倍投入到建设工作中。但经过多次治疗,他的病仍没有明显的好转。热爱工作的他倍感忧愁,觉得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太少了。

年,甘祖昌凭借自己在井冈山斗争、反“围剿”作战、红军长征以及战前战后的大生产建设中,为国家、军队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少将军衔。接过沉甸甸的军功章,甘祖昌非常激动。但是他很快就陷入深深的自省之中,他仍然觉得,与那些不幸牺牲的战友们相比,自己获得的荣誉太过沉重了。

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如果自已继续担任职务,将给部队带来负担,应该把机会让给有能力、有精力的后起之秀。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决定,他要回到江西莲花县老家务农,他要用自己的余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为此,他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了他的想法,向组织多次写报告请求辞去军区部长的工作,甚至当面向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同志请求。在他的多番争取下,组织终于在年批准了他的回乡请求。

甘祖昌将军不当,而要当农民。这一消息传来,众人均不解。但甘祖昌没有过多解释,此时,他想的是,要快点回到家乡开展建设,不要带太多行李辎重,尽量为国家节省差旅开支。

年8月,甘祖昌带着夫人龚全珍及儿女从新疆出发,一行14口人只带了3个箱子装生活物品,剩下的8个笼子,装着的却是6头猪、15对兔子和15只鸡。甘祖昌说,这些牲畜都是新疆的优良品种,他要带回去家乡给群众用来育种,发展养殖。到达莲花县后,甘祖昌马上就扛起锄头,与当地农民一起投入到农业建设中。他脱下军装,穿上普通布衣,每日清晨早早就和家人起床,带着群众一起下田地,开垦土地,锄草浇水。

除了亲身与家乡农民一起劳作,他还想办法研究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实地考察田地状况,希望通过运用科学的方式帮忙家乡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善落后的生产状况。

甘祖昌针对沿背村多亩冬水田常年积水的问题,经过考察和研究,建议村生产大队学习城市建设中通过挖下水道排水的经验,对冬水田进行开沟排水的改造。经过大家的多次试验,以及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冬水田常年积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外,村里的人均土地不多,他认为应该努力开垦耕地。但是,当地很多土地都属于红壤土质,不太适合耕种。为此,他运用自己在南泥湾进行土地改造的经验,主动带着家人开垦荒山,采用适用红壤的种植方法,尽量向下挖深土地播种,并且多施肥,这样土地的水份和肥质就不容易流失,作物可以茁壮生长。经过他和家人的一番努力,荒山上终于长满了花果。而他却无私地将这片开垦的成果奉献给了集体。并且,他还手把手将红壤种植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一个个村民。

接着,甘祖昌又建议村民们种植生产效益高的红花草,并逐渐提高了50多公斤亩产量。为了鼓励村大队的生产,甘祖昌还捐出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积蓄,用来支付大队社员的劳动工资和农业改造建设的奖金。

甘祖昌刚忙完沿背村的农业生产工作,又抓紧时间帮当地群众解决用水问题。他与专业技术人员一同跋山涉水,到荒地里勘测水库位置。为了解决水库经费问题,他经过研究,建议村大队可以开发附近的峙垅煤矿,用煤矿生产的利润补贴水库建设。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和经费筹集,水库建设终于开工了。甘祖昌也没有停下来工作的脚步。他不顾休息,仍然每天与普通青年们一起到工地劳作。大家都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但他却只想着赶在雨季来临前完工,以免耽误工期。终于,水库如期完工验收,水库的水沿着水渠滋润了当地数千亩田地,灌溉了万千农作物,使当地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建完水库,甘祖昌仍然没有停歇,又带着大家继续搞建设。多年下来,当地竟然建起了4座水电站、1条20多公里长的渠道、3座水库、12座大小桥梁和3条公路。这些,都是甘祖昌参与当地建设的丰硕业绩,每一个成果都饱含他的心血与汗水。

甘祖昌对莲花县的生产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然而,在他心里,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农民,一直与家人过着勤俭朴素的日子。作为少将,按照规定他可以享受补贴。当时,甘祖昌一家10多口人还一同挤在家乡的旧房子里,居住条件并不太好,当地政府针对此,打算给他盖一栋房子用以改善生活。但是,甘祖昌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太高的待遇,婉言谢绝了美意。一家人房子不够住,他就和家人自己动手造瓦砌墙。

他常常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我回来就是来种田的。作为少将,回乡后,他把新疆军区派来的警卫员送回去,日常起居都是和家人一起自给自足。每次要出远门开会,他也坚持步行,坚决不要上级给他配备汽车。对待子女家人,他也常常教导他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品行,实事求是,不能搞特殊。面对几个子女的工作发展问题,他也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为他们说好话。大儿子甘锦荣曾希望父亲可以帮他在新疆寻找一份较为轻松的工作,但甘祖昌却批评了儿子,儿子后来去工厂当了辛苦的锻工。大女儿甘平荣卫校毕业后,请求父亲推荐她去当兵,结果仍然是换来的是甘祖昌的严肃教育。

04临终

多年的劳动,常年的奔波,加上那次重伤留下的后遗症,使得甘祖昌的身体越来越脆弱;后来,他还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和支气管炎。

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甘祖昌多次因医院求治。但每一次,他都是刚稍稍缓过来,就向上级要求出院,回家疗养,只因担心占用了群众的床位。上级鉴于他的身体状况,多次提出让他到南昌养病,政府保障他的饮食起居,但他仍然谢绝了,只因不希望增加国家的开支负担。

年2月25日,甘祖昌少将因病在家乡莲花县去世,走完了他81年的人生旅途。临终前,甘祖昌仍然挂念着建设工作,他不断嘱咐家人,把他留下来的工资拿去买化肥农药,用来支援家乡农业建设,他甚至一直喃喃道:“领了工资,买了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支援农业建设……”

在29年的回乡建设中,甘祖昌少将把自己工资的百分之七十都奉献给了集体用作生产经费,这些经费都换成了一座座水库和学校、一条条桥梁和道路。在他离世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只铁盒子。妻子和儿女们打开一看,里面用红布仔细地包着三枚闪亮的军功章,分别是: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这三枚军功章,记录着甘祖昌少将一生的高光时刻,是他最为珍贵的人生印迹。

甘祖昌老将军一心为民,他带领大家修水库、建桥梁、办企业……,这些惠民的工程有些时至今日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将军一生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也一直铭记着老将军的恩情。

谨以此文,献给尊敬的老将军,将军的风范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早阳伴读,愿与你夜月共话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