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新京
2022/9/5 来源:不详愿袁隆平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文
张田勘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在年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该计划在中国推广万亩,产出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多万人。
▲年轻的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现在,最新攻关技术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已实现了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如果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杂交水稻不只是让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不再饿肚子,水稻的丰产也不只局限于中国,而是无远弗届,走向更远的国度和地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得益于高产的水稻,为数以亿计的人们提供最基本也是最好的食粮和能量。
这个标志事件是,年和年,杂交稻技术先后转让给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和卡捷尔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外国转让农业专利技术。
他怀有的最好最大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和人们能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让杂交稻覆盖全球,能让全世界15亿人吃上饱饭。
这两个梦想既不是好高骛远,也非想入非非,而是在杂交水稻产量逐年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袁隆平离世,但他的继承者可以接过接力棒,完成他的夙愿。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因为,研究水稻也有大批像袁隆平一样取得重大成果的专业人员,如颜龙安,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张先程,年选育出强恢复系IR24,首次实现了三系配套,补上了杂交水稻的“三系法”;李必湖,袁隆平的主要助手,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杂交水稻成功的关键植株;罗孝和,杂交水稻工程、三系法主将,两系法元勋。
此外,水稻界也有“南袁北杨”之说,北杨指的是杨振玉先生,也为杂交水稻做出重大贡献。
当然,在水稻之外,中国还有小麦李振生、玉米李登海等优秀科研人员,确保了中国粮食的丰收增产,也体现了粮食结构和增产的多元性,以及保证粮食安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科学策略。
缅怀袁隆平,也要像他那样,永远青春,永远年轻,像一个90后,永远精力充沛,在一线工作,在稻田、在烈日下研究和劳作。
愿袁隆平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张田勘(专栏作家)
编辑:丁慧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