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10英镑偷渡英国,从洗碗工逆袭成华人
2022/7/2 来源:不详叶焕荣也许这辈子都想不到,英女王会给自己颁发一个OBE(大英帝国士官勋章)。20岁开始,就怀揣着10英镑在英国做洗碗工,开启了自己的餐饮人生。
从洗碗工到中餐馆老板,再从中餐馆老板到连锁超市大亨,进而进军商业地产和电商,甚至联合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设立“叶焕荣兄弟奖学金”支持来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这一段传奇的经历堪称电影,不能再精彩了。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年的某天,一个电话打到了全英最大中国食品超市及批发中心——荣业行的办公室,点名要找这家的创始人叶焕荣。
一番周折后,圆头圆脑的中国老头“荣叔”接到了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直接就问:“英女王想要给你一个OBE(大英帝国士官勋章),你要不要?”
叶焕荣虽然满脸懵圈,但还是想都不想地回复:“要的。”时至今日,叶焕荣回想起收到这个好消息的场景,都觉得“毕生难忘”。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当然,女王的勋章不会无缘无故地给出。
白手起家创立商业帝国、坐拥上亿身家的叶焕荣,已是英国华人首富。他不仅聪明机灵会赚钱,还古道热肠爱公益。当年,从怀揣10英镑偷渡上岸,到一股脑闯进英国富豪榜,叶焕荣的故事,传奇到可以拍电影。
1
做洗碗工起家:带着10英镑开始英漂
年,叶焕荣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一户人家。他的家族颇有些特别,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海外打工世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叶焕荣的祖辈中,就已经有人出海谋求生路,远至加勒比海。而他的父辈,更曾因赴海外淘金而衣锦还乡,在家乡盖起了漂亮洋气的楼房。
△叶焕荣的故乡
深受家族风气影响的叶焕荣,可能从小就觉得移民海外、谋生打拼不算什么事,因为前路除了艰难险阻,自然也有机遇埋藏。
然而,还等不到他亲身实践那个“出海梦”,全家就在连年战乱、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被迫迁至香港。叶焕荣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一直待到了中学毕业,而随着年龄渐长,去海外碰运气的念头也变得愈发强烈。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年,22岁的叶焕荣在朋友叔叔的介绍下,带着50英镑登上了开往英国的轮船。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他不清楚,只是觉得自己是个敢拼的人,总有办法出人头地。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几个月的偷渡之旅结束后,原先的50英镑花去了五分之四。上岸后,叶焕荣身上只剩下了10英镑。如果不赶紧找工作,“饿死街头”这种玩笑话,随时可能变成现实。
很快,他就碰上了新的难题。
由于人生地不熟,叶焕荣找来找去,最后只在伦敦的一家中餐馆找到了一份洗盘子的工作。这份工作工时长、收入少、活计多,搞得叶焕荣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着。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早上睡不醒,是因为洗盘子洗到腰酸背痛,第二天又要早起工作,实在困难。而晚上睡不着,则是因为他对未来充满着焦虑,自己可以洗一年盘子、两年盘子,但不可能洗一辈子盘子,如果是这样,当初千辛万苦偷渡来英,又有什么意义?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叶焕荣痛定思痛,还是决心先做好分内的事。果然,干活勤快的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老板不仅把他“提拔”为服务生,还时不时和这个年轻人讲一讲做生意的道理,每到这个时候,叶焕荣就赶紧拿出小本本来记。
久而久之,叶焕荣慢慢学懂了经营之道,就当他洗盘子时的同事还在从一家餐馆洗到另一家餐馆时,他向前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自己开餐馆做生意!
或许连老天爷都特别眷顾不认命、不安于现状的叶焕荣,他家的餐馆开业没多久,就因周边建起了旅游度假村而客流不息。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为了应付餐厅常常爆满的情形,叶焕荣采取了将开业时间延长至深夜的策略,又筹资扩大餐馆面积,以承载日益增加的客流量。
远在香港的二弟叶吉荣,也赶来助阵。
就这样,叶焕荣的餐厅生意越做越大。20岁,他还是一个整天和水池打交道的洗碗工。到了30岁,他摇身一变成了拥有三家中餐馆、一家外卖店的老板,好不威风。
△年轻时的叶焕荣
要是换做普通人,开餐馆做生意,衣食无忧,生活安定,也就知足了,在英国,这也是妥妥的中产标配了。可是叶焕荣又开始动脑筋:“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开餐厅?”
他在潜意识里总是觉得,天天锅碗瓢盆,不合他的理想,开餐厅也开不出大出息。
就在这时,一则“鸡汤”竟改变了他的命运。
02
读鸡汤读出了一个商业帝国传奇
喜欢读书看报的人大概多多少少都听过这样一个“鸡汤”故事——
酒店业大亨康拉德·希尔顿,原本筹了一笔钱准备去买下一间银行,结果出师不利,卖家不断抬高价格,导致他错失了入手机会。
郁闷的希尔顿来到一家旅店落脚,却发现旅店里人满为患,甚至还有人睡在大堂。希尔顿灵光一闪,干脆买下了旅店,从此深耕酒店业,让“希尔顿”这个品牌闻名世界。
△酒店业大亨康拉德·希尔顿
这个“鸡汤”故事,叶焕荣也看到过。不过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许多人看了感慨一番,也就抛诸脑后了。可叶焕荣看完了,却将一个重要的感悟牢牢记住——“转换跑道”。
在叶焕荣看来,餐饮业往往是那个年代的华人移民至英国后,在当地站稳脚跟的第一选择。它方便快捷好上手,却也在无形中形成了华人餐馆之间激烈竞争的局势。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与其和同胞之间斗个‘你死我活’,为何不退步抽身,将竞争变成商机呢?”
叶焕荣这样想着,将目光瞄准了新的赛道——为华人餐厅提供食材用料,这才有了第一家中国货超市——荣业行的雏形。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其实,早在第一家荣业行于年创立之时,很难称得上是一间“超市”,顶多只能算是一家规模尚可的杂货铺。那时,叶焕荣租用了一栋四层小楼,算上赶来帮忙的二弟叶吉荣、三弟叶利新,员工总数才十个。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在选址上,叶焕荣故意避开了市场更广阔但竞争也更激烈的伦敦,而定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小城伯明翰,只因他坚信:“在伦敦开业,就只是大池里的小鱼,隔几条街都不知道你。但如果在伯明翰,开业三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
事实证明,叶焕荣的商业决策是正确的。由于适应了中餐馆和华人生活的需要,荣业行大受欢迎。伯明翰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也让货物能够轻松覆盖到英国四分之三的用户,迅速占据华人食物供应市场。
△荣业行的货车现如今仍在穿梭奔忙
第一家店铺发展势头良好,年,叶焕荣又在曼彻斯特开了第二家分店。选在那里,是因为看中了它靠近利物浦旧中国城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为华人商户提供服务。
到了年第三家荣业行开业之时,叶焕荣终于做出了“杀回伦敦”的打算。只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没把店铺开在伦敦市中心的中国城,反而去了中国人不多的北伦敦。
明明是中国商品的供应者,却“舍近求远”,难道是叶焕荣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犯糊涂了么?事情的真相远非如此。
原来,把新店选在北伦敦,就是希望打破荣业行只卖东西给华人的刻板印象。而荣业行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全英国最大的中国货超市,也正是因为赢得了英国主流社群。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在从年到年的二十来年期间,从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再到伦敦,四家荣业行拔地而起。当然,与其说如今的荣业行不过是个超市,还不如说它们早已发展为以大型连锁超市为核心的综合商业实体。
叶焕荣也早就不再仅仅做零售批发,而开始做商业地产。位于伯明翰的荣业行总部,已成为一个集中餐、诊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
年,叶焕荣再度把握住市场机遇,开启了电商渠道。从此,无论是传统酱料还是中式的锅碗瓢盆,都能在网上买到。
△位于伯明翰的荣业行总部
几十年的奋斗,叶焕荣让采用中式设计风格、雕梁画栋的荣业行成为英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让自己成为多年来首个入围英国富豪榜的中国人。从当年怀揣着10英镑就上岸“英漂”,到如今身家过亿、跃身为英国华人首富,这一切,就好像一场梦。
但只有读完他整个人生故事的我们才会知道,这份成功与荣耀,不是白日做梦,更不是南柯一梦,而是叶焕荣用智慧与拼搏,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英国梦”。
3
助力教育——英国华人首富的“中国心”
叶焕荣的创业故事无疑是传奇的,但传奇,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完美的人。
已年过八旬的叶焕荣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都在英国出生长大,秉承着华人勤勉学习的优良传统。从名校毕业后,纷纷回到荣业行,在企业里担任不同岗位。
△叶焕荣兄弟及其子侄
身为家族的“老大哥”,叶焕荣却给叶家的儿女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孩子们谈情说爱,他不管,但孙子辈必须得是“黑头发、黄皮肤”,和他长得一样,是地道的华人。
这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叶家第二代年轻人生儿育女的“自由”。
△叶氏三兄弟:叶吉荣、叶焕荣、叶利新(从左至右)
站在叶家后人的角度上来看,这规矩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连生育都要顺着父辈的意愿,不容半点反抗。但谁也不能否认,这背后,藏着叶焕荣情系祖国的赤子之心。
漂泊多年的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哪里走出去的,那里,才是他魂牵梦萦的故土。
△叶焕荣
曾几何时,在荣业行的正门口,矗立着一面明亮的镜子。叶焕荣这样安排,就是希望每位员工在出门前,照镜子、正衣冠,想着从这里出去之后,代表的是荣业行与华人企业的形象。换句话说,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
在这一方面,叶焕荣曾经“吃过亏”。
早在荣业行处于快速扩张期时,客流越来越大,财源滚滚而来。员工们的腰包鼓了,腰板也挺直了。但叶焕荣却意外地发现,即便如此,员工们到酒吧喝酒,英国老板还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让人窝火。
△早期的荣业行
很快,叶焕荣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华人员工每次去喝酒,吐痰、喧哗、随地丢垃圾,这才让英国人觉得反感。
叶焕荣说:"这不怪人家,要怪就怪我们自己没做好。"他认为,中国人要赢得世界的尊重,首先要自身成长为值得尊重的人。
为了践行这个想法,除了对手下的员工加以约束,叶焕荣还打起了教育的"主意"。
△叶焕荣曾先后获得伯明翰城市大学和阿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叶焕荣没上过大学,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平时所好,不过是读报纸、看新闻,在关心天下大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虽说后来在伯明翰城市大学和阿斯顿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但这更多的只是一种“虚名”。
他始终认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无比重要。因为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华人学子来英留学,学成之后,才能代表中国精英人士发声、为促进文化交流助力。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年,叶焕荣以个人名义成立助学金,资助经济困难的华人来英留学,每年帮助30至35名,资助额度在3~4万英镑之间。
四年后,本着进一步促进中英交流的目的,叶焕荣联合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设立“叶焕荣兄弟奖学金”,每年全额资助来自北大和清华的中国学生到剑桥大学进修,并资助剑桥的英国学生,前往中国留学。
一来二去,一位长者情系祖国与它所孕育的年轻一代,希望它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的美好心愿,变得愈发生动而明晰。
△图片来源于叶焕荣人物纪录片
叶焕荣最喜欢的座右铭,挂在荣业行的办公室,这是他认为最能代表中国人特质的八个字,也是他希望叶家后代牢记的——“勤思、勤劳、公正、无私”。
在他看来,中国人漂泊在他乡、在海外打拼求生,很不容易。无非就是骨子里的那股坚韧、果敢与拼劲,促成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中国人谋得更好生活的梦想,让他们可以像草一样扎根于一片陌生的土地,顽强生长。
“你问我当初为什么要到英国来,如果我说‘我想成为有钱人’,这是一个错误答案。如果我说‘我讨厌贫穷’,这是一个好答案。”
他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这样说道:“眼角眉梢,净是一代华人移民的干练与洞悉,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也随着岁月悄悄掩藏。”
咨询项目详情?想要了解更多?
欢迎您在后台发送“姓名+联系方式+您的咨询”,
或拨打-(广州办公室)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或者扫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