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送别他,我们更怀念他

2022/7/14 来源:不详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

于今天(24日)上午10时举行

长沙明阳殡仪馆外,

数万民众排起长队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倾尽一城花只为送一人

群众有序排队进入吊唁厅献花,

鞠躬送别袁老!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

哀乐低回。

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

“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

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

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的消息

传到他的家乡——江西九江德安县,

家乡人民悲痛万分。

连日来,在德安县袁家山

科普教育基地隆平科普馆、

隆平广场和稻田广场的袁隆平院士雕像前,

市民纷纷自发冒雨献花悼念,

他们依次鞠躬、献花、默哀,

满怀对袁老的尊敬和哀思,

伫立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袁隆平院士雕像前

群众冒雨吊唁寄哀思

天空垂泪,大地呜咽

5月23日下午

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

冒雨来到袁隆平院士的家乡

九江市德安县

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当天,袁隆平故里——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正在举行追思活动,悼念袁隆平院士。人们撑伞来到袁隆平故居,表达对袁老的沉痛哀悼。

▲德安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袁隆平院士雕像前默哀。戴和智图▲孩子们在袁隆平院士雕像前列队缅怀敬爱的袁爷爷。王黎明图

九江市民陈先生带着一家人赶来隆平广场缅怀袁隆平院士,他哽咽着说,得知袁老逝世的消息后,他带着家人驱车近两个小时来此悼念:“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在我心里,袁老就像是天上的星辰。能和袁老同为九江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我很自豪。”

一大早,德安县隆平学校的学生夏雨晗就跟着父母来隆平广场悼念袁隆平院士,她说:“我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难过,我小时候听了很多关于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知道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我非常佩服他,以后我要好好学习珍惜粮食,不辜负袁隆平爷爷对我们的期望。”

学生王瑞说:“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袁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昨天我听到他离世的消息后,我非常难过,我今天特来为袁爷爷献上一束花,表达我对他的尊敬之情。”

“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我们学校每一位师生都悲恸不已。”德安县隆平学校教师戴清芬说,该校是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学校,“读好书,做好人,爱科学,为人民”,袁老对隆平学子的殷殷教诲仿佛就在耳边,“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隆平精神’,结合校园文化精神,着力把‘隆平精神’根植于每一位隆平学子的心中。”

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千余名市民自发来到袁隆平故里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及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献花悼念。▲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千余名市民自发来到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献花悼念。▲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学生在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悼念袁隆平院士。????????▲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市民在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悼念袁隆平院士。▲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学生在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鞠躬致哀。▲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市民在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献花致哀。▲5月23日,九江市德安县千余名市民自发来到隆平广场隆平雕像前献花悼念

不管走到哪里

他都说自己是德安人

袁隆平的祖祖辈辈居住在德安县城东蒲亭镇附城村与金湖乡寨下村交界的一个叫青竹坂坡的村落。年至年期间,袁隆平跟随母亲华静从北平回到老家德安,就住在袁家山颐园。

儿时离开德安后的数十年光阴,出于战乱和求学等原因,袁隆平难得回老家德安。虽然次数不多,但据袁老的妹妹回忆,袁老曾多次回家乡探亲,他对家乡一直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向众人介绍自己是江西人:“我是江西德安县人”“我会讲九江话,也会讲德安话”“至今我做梦还经常回到我的故乡”……平时只要听说家乡来人了,不管工作多忙,都一定要挤出时间来接待,拉拉家常,听听乡音。

曾有记者问袁老:“您这么忙,是否会回家乡看看?”袁老脱口而出:“江西是我的家乡,我当然会去。只要有时间,我会经常去。”

不负袁老对家乡的关怀与期望

袁老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不仅把德安列为高产杂交水稻种植推广示范基地,还把Y两优2号、超优等新研制的超级稻品种放在德安试种,每年都要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德安实地指导。

程勇军是德安县隆平科普教育中心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袁隆平旧居的“守护者”。在他的印象中,袁隆平是一位很接地气、亲切、和蔼又有幽默感的老师。程勇军说:

“每年我们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的种子都是袁老师提供的。经过十多年的尝试和探索,目前我们超级稻亩产已经接近公斤。今年4月播下了种子,亩产有望超公斤,可惜袁老师没能看见丰收。”“袁老师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用农民的朴实心态对待生活。他生前常说,好的粮食不是在纸上、理论上长出来的,一定要经常下到田里去看看。我们一定会谨记他的教诲。”

“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袁隆平是江西九江德安人,他时刻心系家乡的农业发展,并在20年前与家乡江西的一份报纸结缘,担任该报的高级顾问。这份报纸就是江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致富快报》。一位大科学家为何会担任一家面向“三农”的专业性报社的顾问?5月23日,现已退休、曾担任《致富快报》社社长的刘爱华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与《致富快报》那段难忘的佳话。时间追溯至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报》的记者一走进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立马热情地招呼记者就座。袁隆平素来不爱接受媒体采访,但他知道,这一回的来访者不仅是江西老乡,还来自一份服务“三农”、实用性很强的报纸,他们的工作是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提供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眼下,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袁隆平欣慰地说,“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当袁隆平了解到记者代表报社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高级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并风趣地说道:“好!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不过,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随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为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袁隆平院士是江西省德安县人,虽然是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但心系农村,心系农民。”回忆起袁隆平与《致富快报》的点点滴滴,刘爱华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仰和感激——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却欣然担任家乡一份专业性报纸的顾问,《致富快报》的全体人员都感到万分荣幸和自豪。

▲袁隆平院士多次欣然提笔为《致富快报》题词。受访者供图

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图为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图片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多台仪器。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您把人民放在心里,

人民必将把您举过头顶!

沉痛怀念,袁公千古!

来源:江西手机台综合江西晨报、人民网、江西新闻朱莹记者谢舒婷

见习编辑:彭偲璠

编辑:刘伊审定:刘良昌核发:杨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