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霸全球的三大民生工程

2023/5/5 来源:不详

一、中国的特高压

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压技术、并商业化运营的国家。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标准,也是全球唯一的标准。中国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性超越。

从世界电网的发展历程看,输电网已有多年应用历史。如果从从低电压到高电压等级提升过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世界领先,中国比世界发达国家首次出现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网(超高压输电网)的时间上晚了大约20年。

比如年6月16日,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安装的第一条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刘家峡—天水—关中线路——投入商业运行,而欧洲国家瑞典早已在年就已经建成千伏的输电工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千伏输电技术上,中国更是晚了40年。

再比如加拿大年最早建成了麦尼夸根—魁北克市—蒙特利尔千伏的输电工程,而中国是在年才首次全面掌握千伏电网建设及运行技术,并建成了青海官亭—甘肃兰州东输变电工程。

在用电负荷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输电网从低电压等级向高电压等级提升的周期一般是10~20年。低电压等级输电网提升的周期相对短一些,而高电压等级输电网从研发到运营的时间跨度一般要在20年左右,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提升就经历了接近20年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致年底,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高达12.3亿千瓦,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电力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反观历史,苏联老大哥曾经于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塔奈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线路全长达公里,遗憾的是是仅运行了5年时间,最终年苏联解体以后,特高压输电工程落下帷幕。

前苏联由之前的千伏降级到千伏。其中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因素。由于苏联解体,从而导致这条特高压线路已不在俄罗斯本土,而是铺设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其次是经济因素。苏联解体之后,前15个加盟国经济快速下滑,由此对电力的需求大幅下降;再次是技术因素,包括设备、输电线路技术、电磁环境的控制等存在问题。

在20世纪的60—90年代。美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国家当时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十分旺盛,对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产生很大驱动力,但最终都没有完成工程。

比如美国年开始的对0千伏特高压输电的特性展开研究,主导此项技术研究的有美国电力公司(AEP)和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BPA),当时开建了一些试验设施、规划了工程,但最终规划没有付诸实施,主要原因是遇到70年代的石油危机。

此外,美国能源供求的不平衡性问题不很突出,对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的传输需求缺乏动力,由此,之前所规划的特高压电网被搁置。事实上,20世纪美国在世界上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问题是美国没有实现特高压应用。

日本特高压建设方面,原因日本属于多岛小国,国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对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和美国一样同样缺乏旺盛需求。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由于资源短缺,因此规划了千万千瓦的核电项目,其负荷中心在东京湾沿岸区域。同时也开始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

日本研发开建了两条同塔双回路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其中一条就是从福岛到东京的线路。两条输电线路约公里,分别于年和年建成。虽然最终建成,但并非完整的工程,其原因仍然是经济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之前所规划的大规模核电项目未付诸实施。同时日本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降压至千伏等级运行。

意大利特高压方面,意大利是欧洲工业强国。通常,欧洲国家输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为千伏,最高运行电压是千伏。意大利为了想把南部的煤电输送到北部,由此开始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意大利当时所选的标称电压是千伏,并建立了试验站,对绝缘子与电磁环境特性做了研究,也建成了几十公里的试验线路,但最终因为经济原因,之前规划工程没有上马。因此,美国、日本及意大利都是由于经济方面原因项目停滞或者暂缓,或者是降低输电压等级。

中国建设千伏电网时,当时还能够买到“八国联军”的设备,比如我国年首个千伏直流工程葛上直流开建,甚至于连变电站的草皮、螺帽、钉子、水龙头都要全套进口。但建设0千伏电网之时,却到了有钱买不到技术及设备,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去攻克,最终完成了自主创新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西门子、ABB还是日本三大电气设备制造公司,即便它们拥有特高压输电设备制造技术,也不可能无偿给我们。所以特高压输电给了中国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历史机会,但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中国的特高压输电自建成第一个示范工程以来,共完成了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项专利,建立包含7大类79项标准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覆盖了系统研究、设备制造、调试试验和运行维护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电压已被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先后成立了由我国主导的9个特高压输电工作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委员会(TC)。中国成为继美、德、英、法、日之后第六个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国年超过美国,成为了发电量全球第一。年,仅江苏一个省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德国。

中国在世界上掌握了全球特高压技术的话语权。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全世界是独占鳌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想建特高压,都得向中国购买特高压设备,重要的是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

比如巴西史上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项目,是一个亚马逊雨林中的项目,巴西为了把电力要输送到公里之外的南方工业区,由于缺乏特高压技术最终只能找到中国,和中国的国网公司以51%:49%股比联营发展特高压电网。

中国拥有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成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体系,让中国在国际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大幅提升,甚至于秘书处也都设在了中国。

中国独步全球的特高压技术,也让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迅速成了世界最有实力的卖家。比如中国特高压三强之一的许继电气来说,在~年,由于特高压的业务推动,许继电气的营收从43亿元直接翻到了83亿元,净利润从1.57亿元大幅跃升到10.6亿元。

再比如中国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关键设备——特高压换流阀,医院脑外科手术的环境还要洁净倍。特别是用纸做成的各种配件达到了25万件,不亚于任何一件十分精密的艺术品。

值得一提的是,特高压输电成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年,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全部是全球最大规模。

特高压电力输送等同于“高速公路”,特高压把建在青海、新疆茫茫戈壁上的风电、太阳能、横亘在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上的水电,源源不断地输往东部。特高压输送的清洁电力,特别是让华北和长三角地区每年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

特别是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交流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系统规划、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试验技术,以及±1千伏、±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应用。

谁也想不到,年,李鸿章花两白银购买了一套发电设备和电灯,装在慈禧寝宫讨老佛爷欢心,而多年后,中国特高压技术会超越发达国家领跑全球第一,成为科技的领头羊。

二、中国的杂交水稻

中国的杂交水稻世界第一。特别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闻名遐迩。

所谓杂交水稻(hybrid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Beachell在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他被授予了年的世界粮食奖。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农业育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愿望。由于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生在同一朵颖花里,加上颖花很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采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因此,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世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其中以美国人诺曼·博洛格为核心的育种家用两种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皮蒂克”等30多个矮秆、半矮秆的抗锈品种。同期,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家们,选用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成了产量十分高的半矮秆新品种“IR8(国际稻8号)”。这被认为是人类自驯化野生植物成为适宜人工种植的“作物”后,对绿色植物进行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年,《科学通报》上刊登了袁隆平撰写的一篇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引发重视。在政府指导下,于年成立了由袁隆平、尹华奇和李必湖3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目标任务是攻克水稻雄性不育。

年10月,李必湖在海南岛三亚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他转告了袁隆平。经过仔细检查这株野生稻,认为这株野生稻除雄花没有生育能力外,其他一切都正常,这株野生稻只是雄性在生育方面是失败的,因此给这株野生稻起名“野败”。自此,这株“野败”成为绝大多数“三系法”杂交水稻中不育系的老祖宗。

年,袁隆平等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年,协作组又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自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一举奠定了杂交稻从理论到实践的基础。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并且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

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年,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多亩(1亩=1/15公顷),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万亩。年至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0亿千克以上,仅年,杂交水稻增收的粮食就达亿千克,而当时辽宁省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亿千克。

年6月6日,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把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

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到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奇迹。当全国农业界为两系法兴奋之时,袁隆平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研究超级杂交稻,这被认为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革命”。年,中国启动了“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

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公斤以上;年,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百亩示范片亩产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也将在年提前实现。年秋,超级稻品种“湘两优”河北百亩示范片达到平均亩产.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当时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兼有“三系法”育性稳定和“两系法”配组自由等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我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年9月2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创下百亩片平均亩产水稻.3公斤的纪录,再创新高。

年10月21日至22日,曾经被袁隆平视为突破亩产公斤“天花板”关键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以首次公开测产方式全面亮相。虽然亩产.3公斤并没有创产量新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十分巨大。

袁隆平成功培养出的杂交水稻,在世界上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个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重要法宝。西方国家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把杂交水稻称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袁隆平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袁隆平曾经5次应邀赴美国传授技术,由于杂交水稻在美国增产十分明显,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曾经在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不仅仅在美国放映,在日本电视台全国范围内播放,引起了极大轰动。

袁隆平说过:“和我们合作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每年付给研究中心技术转让费。今年,美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占美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六成。”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近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亚非拉约80个发展中国家培育了一万余名技术人员,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许多国家“生根开花”。

袁隆平说:“如今,杂交水稻在国外种植面积达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多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正在造福全球。

自称为“90后”的袁隆平院士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开始带领我国水稻攻关团队开始耐盐耐碱稻选育技术攻关,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据报道,世界上现有6%以上陆地面积受盐碱危害。其中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受到盐碱危害。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每年有上百万公顷的适宜水稻种植土地,因盐碱化而弃种。中国有15%的水田受不同程度盐害影响。并且受气候变化、海平面提升、排灌系统不合理,及富含有害盐分的底层岩石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盐渍化土地面积仍不断扩大。

启动海水稻研究和盐碱地稻作技术推广,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条件。将杂交海水稻研究作为我们未来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不仅可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也能解决越南、孟加拉国等国海水入侵造成稻谷失收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常规水稻种植面积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农财网数据,杂交籼稻种植面积约2亿亩,杂交率约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属于杂交稻。—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十名都是常规稻,顺序为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黄华占,绥粳14,绥粳18,南粳,龙粳39,龙粳43,湘早籼45号,连粳11号。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年9月7医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袁隆平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袁隆平获得的八项主要国际大奖:

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

联合国内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

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

日本日经亚洲大奖

日本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

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日本对于袁隆平的评价:

日本的《神奇的水稻的威胁》一书中称:“杂交水稻这一海外传奇给日本带来了风暴”,以致有人把杂交水稻比之为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继指南针、火药、纸张、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美国对于袁隆平的评价:

7年4月27日,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对袁隆平这样祝贺道:你能够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我们无比荣幸!

年4月14日,袁隆平在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尤其是中国的西部地区电力、天然气、水利都十分丰富。为了协调东西部地区能源不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先后启动了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成为世界之最、成为了历史性的伟大工程,重要的是惠及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农业、民生、城市建设等。

1、西电东送工程:由于西部及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西南及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因此,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工程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电力工程,总投资亿以上。

年,专家提出西电东送的设想,年电力部门付诸实施:1)将西南地区的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和贵州、云南的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然后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2)把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3)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西电东送”工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的工程,自1年到年的十年间,总投资将超过5亿元。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1)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减轻环境和运输压力;3)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打造的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总长度达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也是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始于年,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最终通过。南水北调之规划区涉及人口达4.38亿人,调水规模亿立方米。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曾经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年2月16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汉,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浏览了东湖。在长江舰上,毛泽东问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南水北调东线起点: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起点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最终目的:主要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亿立方米,其中东线亿立方米,中线亿立方米,西线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调水工程)(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中国西北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2-0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西线工程总布局为:1)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2)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3)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三条河调水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年左右的缺水。

3)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是中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全长4千米,管道长度创下世界之最!

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并且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规划中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亿立方米,第一期投资预测为亿元。

工程于7年全部建成,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不仅是过去十年中投资最大的能源工程,而且是投资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管线长度达到10多公里,是中国距离最长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