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先锋第一集我的医疗队我的国央广
2023/11/26 来源:不详“故事你真的在听吗,我曾经跨越山和大海”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是不是所有的离别都饱含泪水,是不是所有的归来都能如期等待。
医院组织的机场送行中,队长王宇是最后一个推着行李车与大家话别的人,他拥抱着老大哥伍冀湘教授,还不忘幽默一把:“您的话我都记着了,全须全尾地带回来。”
这19医院的医生即将飞往一万多公里以外的几内亚共和国,“不负家国,人生快哉”,中国援几内亚第25批医疗队,未来的18个月,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你的明天,她会好吗?”
年1月18日,医疗队到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这儿什么也干不成。”医院,队员们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话。
几内亚是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发源国,疫情席医院,荒芜残喘,半停滞状态的院区里最有生机的恐怕是丛生的杂草和杂草堆里盘踞的蛇蝎。
半夜,驻地附近枪声响了,预案里王宇只允许自己和副队长出去探查情况,连翻译都不用跟出来的理由被他“心大”地解释为,全世界的抢劫对于金钱的表述差不多,大家都能明白。
手术室没有废气排放口,医院早就不用的物品,在麻醉机上使用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就聚集在小小的手术间里,医护们头晕头痛地吃不下饭。
还有那6名牺牲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的战友,缺少重症医学的救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医院的一流专家们,大概有一种从达芬奇回到听诊器时代的复杂感。
宿舍窗外开得正灿烂的凤凰花经常被一场暴雨砸落满地,那段时间,急诊医生出身的王宇有点像个诗人。
《凤凰傲雨》
疾风掠空蛮瘴灭,乌云翻滚残阳却,
惊雷声声击战鼓,霹雳条条破长夜。
千弩万矢从天泻,海镜金石何堪裂,
纤纤绿枝喜劲雨,凤凰清啸豪情切。
“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向前走,就这么走”
“我们医疗队的队员在国内都是可以做大的复杂手术的,到了几内亚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及时完备的化验检查,没有那么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我们一样可以救治、帮助几内亚的患者,我们中国医疗队队员有扎实的基本功。”
一间会议室,一面党旗,在几内亚的18个月里,13名正式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坚持了一次不落的党组织生活会,用党支部书记王宇的话来说,有时差,没温差。
王宇决定从最难也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入手:建立几内亚重症医学科。
一间平米的房子,没有家具,没有各种各样的抢救设备。
画图纸、去木材厂订家具、搬运物资、在山路和土路里颠簸七八个小时……那段时间,王宇有点像位家居设计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用三个月的时间,建立了几内亚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
“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必须授人以渔。”
现实是,医院组建的十几名ICU医护人员中,整体年龄偏大,最大的62岁,掌握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王宇就把有经验的医疗队员组成重症医学培训小组,进行了将近学时的培训,涵盖理论、技能培训,考核演练方方面面。在中国医生们帮助下,医院终于敢收治那些危重患者了……
“走进竹笛菜畦,惊喜得叫出声来,亲手播下的种子树苗,在雨中长大了,成熟了……这才明白了,愁云恼人是庸人恼,喜雨浇花才喜花开!”——王宇《雨季》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见到王宇医生,是他回国不久,正带着医生们在急诊重症病房查房。他医院学习交流的非洲医生讲解,也严格地询问管床医生们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他身形高大,声音朗朗,走路带风,自备“燃”的气场。
“援非医疗队队长就是我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医疗专家、急诊专家的角色我从来没变过。”再提起援非,王宇显得很平静,虽然那段时间是他朋友圈更新最频繁,诗词作品最多的时候。
从5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派医疗队援非以来,中国医生不仅在非洲治病救人,更让非洲人民看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他们延续发展了中非人民友谊,是中非外交的特殊使者。
王宇和他的医疗队员们在非洲听的最多的歌曲就是朴树的《平凡之路》,大概这歌词就是他们的写照吧,平凡的中国医生,平凡的援非之路,却自有他们的传奇故事。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卞建强大使评价第25批医疗队做出的突出成绩:“第25批医疗队在中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结束后,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开创中几医疗合作新局面。提出医疗援助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转换的新模式,建立了几方医疗人员长效培训机制;设立几内亚第一间重症监护室,践行以重症医学发展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新思路;开展了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发展医院的新技术;积极参与并协助制定医院二期扩建项目的规模与内容,为医院长期发展搭建新平台。”年7月18日,几内亚总统亲自为王宇颁发几内亚共和国国家荣誉勋团骑士勋章,第25批医疗队获“中国最美医疗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