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英雄一人杀敌百人,部队找他33年,

2023/6/26 来源:不详

上世纪50年代,在以美国为首的侵朝战争中,野心勃勃的美帝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战争矛头直指中国大陆。为了捍卫尚在襁褓之中的新中国,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与了这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立国之战”。

其间,这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志愿军英雄们血洒疆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之中,又有这样一位战士,他坚守阵地狙击敌人,孤胆杀敌上百名,身负24处重伤却战至最后一人;庆功会上,属于他的那枚英雄勋章熠熠生辉,而他自己却功成而身退。

这个英雄的名字叫做柴云振,他立下一等功勋,是志愿军中最早出名的英雄之一;他的“遗像”被高挂在朝鲜平壤的卫国战争博物馆里;他与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一同被编入了朝鲜课本。金日成点名要见这位战斗英雄,邓小平和秦基伟寻他多年,可当人们千辛万苦找到他时,发现他仅仅是四川山区的一位不起眼的农民。

01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柴云振的一生,那么最恰如其分的莫过李白笔下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过很难想象,最后揭开这段英雄传奇的东西,竟是一张“寻人启事”。

年9月,四川省岳池县,青年柴兵荣在《四川日报》上看到了一则不同寻常的消息。

这是一则寻找部队老兵的寻人启事,上面写着“寻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柴云振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有一手食指断了一截,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启事最后署名的单位是驻湖北省孝感市的三九一五五部队。

柴兵荣看到这则启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报纸上说的部队正是父亲当年所在的部队,父亲也是在朝鲜负重伤后回国的一员老兵。柴兵荣将报纸拿到了父亲跟前兴奋地问:“爸爸,部队是不是在找你呀?”

谁知柴云振拿着报纸看了一下,不以为然地说:“人家找的是柴云振,你爸爸当年名字叫‘柴云正’,字都不一样,找的怎么会是我哦。”

柴兵荣听了有些不解。“振”和“正”虽然字不同,但是按当地方言读出来,音却是一样的。况且,报纸上讲的其他几个特征都和父亲几乎是完全符合。他不服气地说:“就是你就是你,你看打仗的地方,就是你!”

“是我又怎么样,我还要去让国家把我养起来吗?”柴云振一摆手说:“我开不了这个口,也伸不出这双手!”

柴兵荣知道拗不过父亲便说:“知道你风格高,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你不要国家养,去看看老战友,看看老首长也好嘛。”

这话一下子说到了柴云振的心坎里。就这样,父子俩卖了家里的一头猪,正好元钱。两人花了40多元钱买了站票,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了孝感的部队驻地。

在这里,政治部的温铁汉干事接待了他们。一握手,温干事就察觉到了异常,他不住盯着柴云振那只少掉半截的右手指怔怔地看。柴云振说:“和美国兵肉搏时被咬掉的。”

温干事赶忙又问:“还有别处受伤吗?”柴云振掀开头上的草帽,扒开头发说:“这里有敌人用石头砸的……”随后,柴云振又让他仔细看了右手食指以及头上24处石击的伤痕。由这根断指开始,柴老平静地回忆起了当年那段血洒朝鲜、杀敌疆场的峥嵘岁月……

02

那是年的事了,那场让他终生难忘的战斗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末,地点是朝鲜江原道金化郡的朴达峰。

朴达峰距离金化30多公里,山势陡峭,林木茂密,是敌军进犯金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第15军守卫这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敌军突破,志愿军将无险可守。

5月28日,美军抵达朴达峰山脚下,但碍于地势,还不敢贸然前进,直到次日才对朴达峰发起了试探性轰击。30日,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美军的第25师和加拿大的第25旅开始向朴达峰发起猛攻,但马上就遭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坚强阻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的伤亡很大。随着敌军一步步逼近我军45师团3营的前沿阵地,营长武尚志在千钧一发之际亲自带领剩下的40余人组成二梯队狙击,同时又亲自点将,命当时担任八连7班的柴云振组织全班的9名战士夺回失去的三个山口,堵住敌人打开的缺口。

柴云振分析了形势后,决定采取夜袭。他将战士们分成两组,利用照明弹的掩护隐蔽前进,慢慢绕到敌人不易察觉的山脚。同时,柴云振又命负责掩护的第二组4人朝另一个方向暗放冷枪,声东击西。

通过这个策略,柴云振带领的第一组5名战士很快从侧后方爬上了山头,他们将手榴弹扔向敌军正在喷火的机枪,成功歼灭阵地上的敌人,夺回了第一个山头。不久后,第二个山头也顺利拿下,代价也十分残酷。

柴云振在回忆中哽咽道:“在攻占第一个和第二个山头时,我们班里牺牲了4名同志,其中就有副班长。在敌人反扑第二个山头时,又牺牲了两名战友,到第三个山头时,只剩下我和战士小林了。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的战友倒下,心里头就像火在烧一样……”

在一腔悲愤中,柴云振带着小林摸上了第三个山头时,发现这里是敌人的营指挥所。此刻敌军显然已乱了阵脚,士气不振,柴云振趁乱一枪击毙了敌营指挥官,然后躲在暗处又是一阵扫射。

敌军们见势不妙,开始往山下撤退。柴云振不给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匍匐在离敌人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用冲锋枪一个劲地猛扫,枪管打红了他就捡起敌军的枪继续射击。杀红了眼的柴云振大声命令小林:“使劲打,不要可惜子弹!”

然而,就在敌人死的死,撤的撤,山头一空掉的当口,另一面半山腰突然传来了喊杀声,伴随着雨点般的子弹,敌人像疯狗般重新扑了过来。原来是敌军残余势力和另一面半山腰处的多人会合了。

03

见此情景,柴云振并不慌乱。他借助地形优势,端起机枪、冲锋枪,轮番向山下扫射,又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扔向敌群,一直打到敌人的枪哑了,山头再次恢复宁静。他下意识让去小林清查阵地,防止敌人反扑,一转身才发现,小林胸前连中三弹,已经牺牲。

此时,整个八连7班已经只剩下柴云振一个人了。悲怆之中,他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脚步声。转眼,四个人高马大的美国黑人兵已经冲到了离他20米远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柴云振当即扣动了扳机。三个黑人兵应声倒地。

当柴云振还想消灭最后一个敌人时,枪里已经没了子弹。可他此刻已经无所畏惧。柴云振发了疯一般扔掉手枪就冲上前去和敌人搏斗。黑人兵凭借体形高大,几番想生擒柴云振,柴云振只好抱住他在阵地上扭打。

几个回合下来,柴云振抓掉了对方的一只耳朵,美国兵则不断捡石头往柴云振头上砸去。体力不支的柴云振咬紧牙关,使出周身力气去挖对方的眼睛,对方疼得丢了石头,一口咬下了柴云振右手的食指。

趁着柴云振吃痛的当口,黑人兵又抓起了一块岩石,朝柴云振的脑袋狠狠砸去。短暂的昏厥过后,出奇的宁静让柴云振突然清醒过来,他睁开双眼见到黑人兵尚未走远的背影,用最后一点力气瞄准,扣动了扳机……紧接着,柴云振再次昏了过去。

在柴云振和战友们的死战之下,朴达峰阻击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保证了志愿军领导机关、医院的安全转移,以及我军东线部队的安全后撤。而柴云振在这场战役中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带领全班连夺了敌军的3座山头,歼敌余人,缴获了敌军的机枪5挺、电台1部。其中,仅柴云振一人便杀敌余名,还击毙了敌军的指挥官一名。

年5月1日,志愿军政治部发布功字第1号命令,给柴云振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然而,就在首长和战士们想要一睹英雄风采的表彰大会上,柴云振却消失了。其实在此之前,部队已经两次派医院寻找过柴云振,只是都没有结果。

年,志愿军回国后,组织上根据部队当时留存的花名册继续寻找柴云振。相关部门也给柴云振所在的县政府发过调查函,却查无此人。

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会上,金日成还特别向邓小平打听了原志愿军十五军的战斗英雄柴云振的情况。邓小平被柴云振的事迹所感动,指示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尽快派人寻找柴云振。只要柴云振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出来!”

04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柴云振才知道当年自己当年不省人事后,是师警卫连的孙洪发将自己从阵地背回了指挥部,之后又将医院。但是由于伤势过重,柴云振最后辗转被送回了国内。对这一切,全程昏迷的柴云振一概不知。

期间,他就靠护理人员一勺一勺喂开水、米汤和罐头汁维持生命。等到醒来的时候,柴云振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内蒙古包头医院了。

在其势稍有所好转之后,医生告诉柴云振,他的头部有20多处被砸的伤口,脑震荡严重,再也不能剧烈运动,右手从此也不能打枪了。对于柴云振这样一个战士而言,再也不能上战场,对他是最大的痛苦。

在经历一年多时间的治疗后,柴云振基本伤愈。他带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和政府颁发的公斤大米(字条)的复员费,医院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复员回到家乡岳池县大佛乡当起了农民。

母亲见儿子归来喜出望外,已经盘算好了将这公斤的粮票当成彩礼给儿子娶妻生子,可柴云振转眼就将这些粮票尽数拿去接济了那些吃不上饭的乡亲们。因为工作积极、乐于助人,柴云振后来又被乡亲们先后推选为生产小队长、大队长。

年,当时正值“三年灾害”,柴云振就和社员们一起研究抗灾自救,把山坡上荒芜的空地分给社员耕种,解决群众的饥荒问题。有一次,村民何天秀家段催了中断炊了,柴云振大方给了她好几斤的粮票。而何天秀偷偷到柴家一看,才知柴云振吃的是野菜就盐开水。

改革开放期间,柴云振又带头示范,买回两头母猪,并把自家母猪产下的仔猪赊借乡亲们饲养,带领群众致富。在回乡后的30多年时间里,柴云振先后担任过村里的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默默为人民服务,却从来不说自己是英雄。

但是党和国家、部队一直没有放弃对柴振云的寻找。寻人组踏遍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一直找到了山西阳泉,找到了从战场上救出柴云振的警卫员孙洪发。当得知柴云振很可能是四川人时,寻人组又在《四川日报》上两次刊登出了《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

年10月3日,随着远在山西阳泉的孙洪发以及原师警卫连的老文书董贵臣来到湖北老部队,柴云振的身份才得到确认。战火中的青春已逝,但战友间的情谊未变。三位老战友见面后相拥而泣,无不动容。关于柴云振的名字之谜也就此揭开。

原来柴云本属师部警卫连,参加朴达峰阻击战时才被调到一三四团八连。到警卫团报到之初,柴云振的确叫做“柴云正”,连队的文化教员要给他的名字赋予政治意义,就叫文书董贵臣填写花名册时把他的名字记为“柴云政”。后来由警卫连补入八连时,负责送兵的人按照董贵臣的山东口音又把他的名字误写成了“柴云振”。

一字之差,就这样让一个英雄埋名33载。

尾声

时隔33年,一场迟到的表彰大会终于召开。尘封在部队荣誉室多年的勋章终于挂在了柴云振的胸前。找到柴云振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邓小平欣慰不已。金日成得到消息后更是感慨:“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年,柴云振应金日成之邀,同中央军委组成的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团一起访问朝鲜。在朝鲜的平壤卫国战争博物馆里,柴云振见到了一幅“战斗英雄柴云振遗像”,这是朝鲜画家当年根据柴云振的容貌想象画出来的。

站在画像前的这一刻,柴云振百感交集。他动情地说:“我还活着,得把这个画像带回去。”在征得朝鲜方的同意后,柴云振亲手揭下了自己的“遗像”。

在朝鲜,金日成亲自授予了柴云振“一级战士”的荣誉勋章。回国后,部队表示要补发柴云振33年来的工资,大约上万元。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8元的柴云振而言,这是一笔巨款,而他却以国家现在也不富裕为由,拒绝领这笔工资。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采访,柴云振也始终表示:“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老兵,我没有什么功劳,我只是守住了阵地,真正有功劳的是我的战友们。”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侵朝战争的指挥官麦克阿瑟被解职后,在其发表的《老兵不死》的演讲中的一句话,“老兵不会死,只是悄然隐去”。作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对手,麦克阿瑟这句话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无数像柴云振一样的老兵,做了精神上的最佳注释。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