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一周年,身边人追忆直到最后,他
2022/9/5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医院那个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即便在外地出差,辛业芸还是推掉其他事务匆匆赶回酒店。连续几天每晚8点,她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国家记忆》。片子里讲述的人物离开已经整整一年了。
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走完了自己91岁的人生。在袁隆平漫长的科学生涯中,辛业芸作为他的工作助理,为其服务了25年之久,朝夕相伴,直至他走到生命的终点。袁隆平去世时,辛业芸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头脑麻木,不能思考,也讲不出悲伤”。但悲伤的后坐力很强。很长一段时间里,辛业芸每天都会梦到袁隆平。极度的悲伤过后,她继续在那间紧邻袁隆平办公室的办公室里工作,留着袁隆平常用的放大镜和计算器当做纪念,出版了《袁隆平画传》……一年后的今天,她终于能够平静从容地讲述袁老逝世的过往和多年来鲜为人知的师徒相处片段。
多年前,辛业芸跟随袁隆平在试验田里观察稻谷情况。资料图片
终点这些年,每到十一二月,袁隆平就会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三亚的研究基地过冬,指导当地的水稻育种,待到来年春天再返回长沙。但在最近一次去往三亚以前,袁隆平对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忧,他预感般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要不,这次海南就不去了?”“我们听了都很震惊,一个劲地劝他:袁老师,长沙的冬天太冷了,你身体吃不消的。”辛业芸说。“以前袁老师身体太好了,大家对他的预期和祝福都是‘幸福快乐超百岁’,但后来,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接受一些大家都不愿看到的负面信息。”对于袁隆平的身体状况,辛业芸是最了解的身边人之一。袁隆平长期受到慢阻肺的病痛折磨,后期还引起了肺源性心脏病。年3月,袁隆平在三亚摔了一跤后,病情急转直下。4月7日,袁隆平回到长沙,医院,直至5月22日去世,他再没能回到自己位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家。
年9月7日,从“80后”变“90后”的袁隆平在家中会客厅许下生日愿望。新华社图
辛业芸是陪伴袁隆平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工作人员之一。“直到最后,他的脑子还在一刻不停地想着杂交水稻。”辛业芸回忆。袁隆平生命末期多在昏迷中度过,清醒的时间不分昼夜,在其他人看来,这位科学巨匠的思维似乎已经混乱,但辛业芸觉得,“袁老师的脑子里正在放映一部杂交水稻的大片,他就像一位总导演,还在部署杂交水稻的方方面面。”杂交水稻是袁隆平的灵魂,就像一种精神图腾,超越了生死。在袁隆平的弥留之际,无论是他昏迷时的喃喃自语,还是清醒时的些许嘱托,都离不开杂交水稻。病床上的袁隆平会细致地过问与杂交水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他关心天气,关心播种、制种,还会突然说“要开会”“有几点要注意”……一次,康复医生离开后,他突然说:“扶我起来,我要宣布一个重大进展。”“他就像老顽童一样高兴,我们也很期待,说,‘袁老师,您先预宣布一下嘛!起来再正式宣布。’”辛业芸说,“当然,他没能宣布什么,但他身边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他时时沉浸在杂交水稻的世界里。”
袁隆平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年8月19日摄)。新华社图
离别在中国,袁隆平是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也曾是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以“隆平”命名的,有一颗小行星、一所学院、一家上市公司和长沙数十个与之相关的地名……但在辛业芸眼里,袁隆平更像是一位如师如父的“领路人”。年,辛业芸已经在湖南省农科院办公室工作了好几年,每天面对大量繁琐重复的行政工作。三十而立的她时常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感到迷惘。思量再三,她鼓起勇气给当时已经蜚声海内外的袁隆平写了一封自荐信。“现在看来这个行为也许是非常冒失的,但当时我没想那么多,都是一些真情实感的表达。”辛业芸回忆。她在自荐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杂交水稻事业的向往和对袁个人的崇拜,足足写了3页纸,还誊抄了好几遍,直到“没有一点瑕疵”才交出去。这封信打动了袁隆平,此后,辛业芸就成了袁隆平的工作助理,一干就是25年。最开始,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配置并不完善,打扫卫生、烧开水之类的生活琐事也需要辛业芸去做。袁隆平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什么资料,要第一时间精确地找出来提供给他,工作安排和方方面面的对接也容不得半点闪失。工作压力不小,辛业芸却甘之如饴。“自从成为袁老师秘书的那一天开始,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从没觉得繁琐辛苦。袁老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世界做贡献时,我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
辛业芸与袁隆平在办公室工作。资料图片
辛业芸说,袁隆平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老师,一步一步领着她成长。当年,本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辛业芸,为了能更专业地领悟杂交水稻专业知识,准备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袁隆平告诉她,自己只教博士,不带硕士。一心想当袁隆平学生的辛业芸灵机一动,“耍赖皮”说:“那我就硕博连读。”袁隆平笑纳。可让辛业芸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在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上,袁隆平当着所有答辩专家的面说:“你可不能只读个硕士就结束了,你还要读个博士。”说完后便起身离去。就这样,辛业芸又咬牙继续攻读博士,一直读到40岁,才终于拿下了博士学位。“从工作关系上讲,他是我的领导,我为他服务。但实际上他是我的人生导师,指引我一步步成长。这种情感太深厚太复杂了。”辛业芸感慨道。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走完了自己91岁的人生。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医院门口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医院门口放了三扎水稻,向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致敬。灵车经过,街面上的所有车辆全部自发停下,鸣笛致哀,一声声长鸣在淅淅沥沥的阴雨中久久没有消散;明阳山殡仪馆专门开放了铭德厅后面的一个大厅作为群众悼念大厅。在大厅外,人们带来的鲜花从最开始整齐地在地上铺满一层,到后来两层、三层、四层……形成了一道一米多高、两三米宽、十多米长的花墙。花海同样出现在杂交水稻中心的大院和袁隆平家门口。
袁隆平逝世时,明阳山殡仪馆成了一片花海。雷册渊摄
这样的场面,是袁隆平的身边人也不曾想到的。没有任何官方数据显示前来悼念的人到底是十几万、数十万,还是上百万。那几天,辛业芸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失了魂的机器人,为袁老逝世后的大小事宜忙得不可开交,机械地迎来送往。她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头脑麻木,不能思考,也讲不出悲伤”。即便她对袁隆平的健康状况十分了解,早有心理准备,即便袁隆平最后的时光,她作为陪护人员之一陪伴在侧,可她打心眼里不相信“袁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事实。现在回想起来,她只说,自己当时的样子一定非常难看,“但那个状态我自己是完全没有意识的”。直到一位云南示范点的同事看她状态实在不好,走过来提醒她要小心身体,她才惊觉,自己已经恍惚了好几天了。纪念袁隆平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辛业芸都缓不过来。她夜夜都会梦到袁老师回来,最后不得不去看中医调理身体,吃了很久中药;有人劝她换个工作环境,她却选择继续留在原来的办公室继续办公,因为那里就在袁隆平办公室的旁边;她留着很多袁隆平用过的东西,比如袁工作中最常用到的计算器和放大镜,如今,这些都是她最珍爱的宝贝……但她还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袁隆平身边工作的日子里,辛业芸每年都会为袁老师写一篇文章。这个习惯坚持了很多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为袁隆平整理访谈录的任务落在了辛业芸头上。她的书稿交出后,广受肯定,很多熟悉袁隆平的人甚至觉得是他本人在说话。年,这本访谈录以《袁隆平口述自传》的名字出版,首次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袁隆平80年的人生历程,介绍了杂交水稻研究与培育过程,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受到大家欢迎。辛业芸还记得,那天,她捧着书去请袁隆平题字,想让袁隆平在扉页上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等她回头再去拿书时,却看见袁隆平在书上写着:“感谢你为我整理了这样一本真实的传记。”“当时我心里还有点不满意。想说,袁老师,我请你写一句送给我的鼓励的话,你怎么写了一本评价书的话哦?”辛业芸笑着回忆,“其实事后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这种肯定太珍贵了,比拿什么奖都要珍贵万倍!”
辛业芸说,袁隆平就像自己的一盏指路明灯。资料图片
袁隆平去世后,辛业芸写作整理的又一部记录袁隆平生平的《袁隆平画传》出版。“这本书我花了很大心血,前后共修改了7稿,图片约张、有24万字。袁老师对书稿绝大部分内容亲自审定过,并于去年5月20日写了授权书,同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辛业芸说,“在大众看来,袁老师是一个科学家,一个杂交水稻专家,但我们看到的袁老师是一个更加丰满立体的人,有方方面面的可爱和伟大。”为纪念袁隆平逝世一周年,身为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秘书长的辛业芸将所有精力都放基金会发展上,网站上线,纪念文集出版……在她看来,为袁隆平一生钟爱的杂交水稻事业继续忙碌就是最好的纪念。“袁老师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他没有实现的心愿我们要为他达成。”辛业芸说。
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新华社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作者:雷册渊